被封杀三年,他的新片还是来了
502
原标题:被封杀三年,他的新片还是来了
曾几何时,每年一部 伍迪·艾伦 ,是影迷们心照不宣的小小期待。
2017年,这一惯例被打破。
随着Metoo运动在美国社会的展开,伍迪·艾伦性侵养女的丑闻也再一次浮出水面。
《摩天轮》被取消奥斯卡提名资格、《纽约的一个雨天》被亚马逊放弃发行。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伍迪·艾伦这个曾经在世界影坛无比响亮的名字迅速遭到了主流市场的厌弃,主演过他影片的众多明星也宣布与之划清界限,不再合作。
时隔3年,转战欧洲后,伍迪·艾伦带着新作回到了大家的视野——
《里夫金的电影节》。
主人公 莫特·里夫金 是个中老年知识分子,目前在家写小说,目标是写出赶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杰作。
他的妻子 苏 ,做影视公关。
由她负责公关的 菲利普 ,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大导演。
此次他的新电影《天启之梦》入围了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
所以菲利普和苏将一同前往圣塞巴斯蒂安。
如果是以前,莫特会非常乐意参加电影节。
因为多年前,他曾教授电影课,“教的是一门艺术,教的是欧洲大师”。
但如今,电影节在他眼中早已今非昔比,用他弟弟的话说:莫特认为娱乐或盈利的电影全都有罪。
这当然是调侃,但当下大部分电影也确实都入不了莫特的眼。
对他而言电影节更是一群人的附庸风雅,相比电影本身,记者们更关心的是八卦和话题。
“电影里你的高潮都是特效做的吗?”
“你和法国某部长夫人是不是有一腿?”
借由一组“影展众生相”,伍迪·艾伦又嘲讽了一回当今早已变味的电影行业。
而莫特此次随妻子抵达圣塞巴斯蒂安参与电影节的目的只有一个:监视苏和菲利普,他怀疑两人有一腿。
莫特与菲利普早在几年前就互相看不顺眼了。
两人因为对电影的喜好不同而结下梁子:菲利普叫好的电影,莫特一律嗤之以鼻。
莫特觉得菲利普附庸风雅品位差;菲利普则认为莫特是个自恃清高的老古董。
总而言之,就是都觉得对方装x。
如今冤家变情敌,妻子还把自己的情敌奉为天才,莫特与菲利普一见面更是针锋相对,言语中火药味十足:
菲利普在采访中表示自己的下一部电影将会把镜头对准动荡的中东,找到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和解方法。
莫特:不错,改拍科幻片了。
菲利普吹嘘某高端电影杂志的影评人认为自己的电影应该列为联合国必看作品。
莫特:票房高的电影都能促进世界和平呢。
菲利普邀苏和莫特欣赏自己的击鼓现场:希望没有太吵,我当时兴奋过头。
莫特:没有没有,我在飞机上拿了些耳塞,终于有机会试试了。
两人犀利而幽默的嘴炮较量从片头持续到片末,不时引人会心一笑——伍迪·艾伦依然是那个机智而清醒的中产阶级“嘲讽大师”。
在圣塞巴斯蒂安的第一个晚上,莫特梦回童年。
餐厅里,父母在谈论着友人“Rose Budnick”因为找不到人生意义而死,窗外的幼年莫特则在雪中玩着雪橇车。
贯穿始终的戏仿是《里夫金的电影节》的一大看点。
在本片中,伍迪·艾伦多次将主角的梦境与幻想置入到影史经典名场面当中,既致敬了经典,也与里夫金迷恋欧洲现代派和新浪潮电影的人设达成了互文。
比如这段童年梦境,就借用了《公民凯恩》中最为人称道的景深镜头。
美好短暂的童年是凯恩一生的牵挂,而找寻“人生的意义”成为了莫特的执念。
醒来后莫特想和苏分享自己的梦,苏却表示没有功夫听这些,因为忙碌的行程快要将她逼疯。
莫特只好独自出门逛景点,路上偶遇同来参加电影节的老友托马斯。
除了大肆称赞电影节,托马斯还带来了一个消息:我上午碰到了苏,她可没有忙得焦头烂额,她在快活地漫步沙滩呢,和法国导演菲利普一起……
爆料完还不忘夸菲利普一句天才。
莫特闻言一阵胸痛……
此后,苏和菲利普越来越明目张胆。
本应是夫妻两人的晚餐,苏却总是叫上菲利普,两人在席间毫不避讳地表达着对方的倾慕,剩莫特在一旁自说自话。
台上台下眉来眼去,甜蜜互动。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莫特却不能有姓名。
其实,即使没有菲利普,两人的婚姻也注定不能圆满。
相遇时,苏被莫特的杂志文章所吸引,认为他“脑海中有一部小说”,而多年之后,曾经的欣赏只变为一句“真可惜,你是知识分子,而非诗人。”
除此之外,二人的性格也天差地别。
一个是影视公关,一个最恨以艺术之名圈钱。
一个追求新鲜刺激,百无禁忌,
一个理性过头,成天怕东怕西。
这不,因为难以察觉的心脏疼痛,莫特来了医院。
在那里他邂逅了美丽优雅的医生乔安娜。
两人曾住在纽约的同一条街上,
也都倾心于欧洲大师级导演,
而最重要的是,她和莫特一样看不上菲利普的新电影。
“装腔作势”、“非常商业”、“打着艺术的旗号”……
每一个字都说到莫特心里。
多么迷人的女人,她让莫特一天都活力满满。
初步检查并无异样,验血结果几天内会出来。
乔安娜说只有验血结果有问题,才会打电话给莫特。
莫特心中悲喜交加。
一般情况下,莫特害怕看医生,总担心医生会宣判他的生命仅剩一个月。
但从认识乔安娜之后,轻微耳鸣、蚊虫叮咬的小包都成为了莫特造访诊所的理由。
或许是被莫特的诚意所打动,也或许是由于受困于不幸福的婚姻而急需透一口气,乔安娜邀请莫特同游圣塞巴斯蒂安。
意外的邂逅让莫特华而不实的电影节之旅变得充实,也让他开始审视从前的人生。
在与乔安娜的交谈中,始终以成为大作家为己任的莫特回忆起曾经教书的日子,竟然觉得那是他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
“你究竟是谁?”
很多人终其一生探寻答案,却意识不到问题其实在于,“答案不一定是你所愿意听的”。
穿过树林,来到一所房子门前,这次戏仿的是伯格曼的《野草莓》。
莫特梦回家庭聚会。
在餐桌上聊起电影,弟妹调侃道:因为约会时莫特总带她看无聊的艺术电影,所以她嫁给了他弟。
家人让他推荐适合在聚会上看的电影,他思考片刻,说出了《忠臣藏》、《影武者》这样节奏缓慢主题深沉的大部头,大家听后面面相觑。
他总是那么格格不入,不合时宜。
在别人眼中,喜欢卖弄学问、执着于“大问题”的莫特永远都写不出他所谓的小说。
因为只要不完成那本书,他就不必面对不如意的结果。
在圣塞巴斯蒂安经历的种种,让莫特意识到从前的自己总是过于理性,任何事物总要追问个意义所在,却忽略了许多东西无法衡量价值。
在跳蚤市场,乔安娜为身为艺术家的丈夫挑选了一个颇具艺术气息的旧烟盒,即使他并不抽烟,莫特却建议她挑一件实用的礼物,比如睡衣、电动牙刷;
与乔安娜泛舟水上,莫特突然感叹于眼前景色的美丽,进而想到过去自己一直不太热衷于游览自然风光,只能欣赏“雨中的巴黎圣米歇尔大道”。
活着需要理性克制,但很多时候,点亮生命的,或许正是那些小小的放肆和愚蠢。
旅程接近尾声,在妻子提出离婚之后的一个清早,情绪低落的莫特独自来到海边。
在这里,他看到了《第七封印》中的死神。
在与死神的对弈间,莫特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屡屡做出错误决定,自命不凡,却因为妻子的离开而让人生变得空虚。
而在伍迪·艾伦的镜头中也难免变成话痨的死神,也给出了一个颇为令人宽慰的解答。
“所有人的人生都没有意义,但这不代表人生必然空虚。作为人类,你可以让它充实起来。”
一趟圣塞巴斯蒂安之行,让莫特放手了消耗殆尽的婚姻,也放下了寻找意义的执念。
而与乔安娜的相遇虽然注定没有结果,却依然珍贵难忘。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但那些快乐过的时光,或许就是意义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