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被指有悖常理:不舒心就辞职?
1694
《北京青年》剧照
新民晚报讯 脱离现实的剧情故事,充满哲理的满嘴说教,不接“地气”的拍摄手法,这让正在东方卫视等热播的赵宝刚的《北京青年》,和他之前执导的《男人帮》《爱情保卫战》一样,惹来不少观众“太不现实”“过于理想化”的非议,陷入板砖纷飞的窘境……
瞎编故事不靠谱
以执导都市剧见长的赵宝刚几乎每部作品都能激起话题,这点不假。但问题是,近来他的几部作品都给人留下了过于理想、注重说教、脱离现实的印象。这次热播的《北京青年》也不例外。这部由李晨( 微博 )、马苏( 微博 )、杜淳( 微博 )、姚笛等主演的电视剧播出没几天就引发激烈争议。剧中,李晨饰演的老大何东因看了个求职节目大受启发,毅然放弃了公务员工作,并在结婚登记当天同未婚妻分手,理由是“重走青春”。他的想法得到了兄弟何西、何南、何北三人的支持,四兄弟纷纷放弃了“铁饭碗”,离开北京,就连爱情,也要“再爱一次”。何东一路南下,最后在玉龙雪山找到了他的理想生活。对此,网友抨击说:“不舒心了就想辞职,现在的青年哪有这资本啊?”
剧中何家四个堂兄弟都有高学历好家境和好长相,他们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海归,一个是富二代,稳定优越、衣食无忧的生活过腻了,就选择到处奔波流浪,开始了一场“高富帅尝试吊丝生活”的人生游戏。不少观众质疑说,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重走青春路真的可行吗?当众多70后、80后当下还在为车子、房子、位子、娘子而苦苦挣扎时,《北京青年》的这场人生游戏玩得实在有点过分。在众所周知的就业难面前,何东放弃许多人为之羡慕的公务员职位,完全不顾家人包括父母的感受,去换一种走南闯北的生活,去刷盘子、蹬三轮、送快递、当包工头……难道这就是北京青年们想过的理想生活?有网友讽刺道:“导演不能为了抛出话题,就设计这样不合理的剧情”。有网友质疑该剧“不接地气”,悔婚辞职、重走青春,这样的生活选择究竟是浪漫还是不靠谱?有人觉得这是“瞎编故事”,是“不切实际”。
主题先行概念化
面对质疑,赵宝刚称,自己本意不是让年轻人为所欲为,不是号召大家像剧中人一样把工作辞了,“我只不过是提倡了一种理念——趁年轻,多走一走,多看一看,不要在年轻时急于求成。现在年轻人太保守了,重走青春路是希望人在青春期时思想不要受禁锢,准确地理解自己,用各种方法重新过,一切都还来得及。”
赵宝刚承认,他是看了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旁一墓碑上的文字后才萌发创作《北京青年》念头的,然后再填进人物和情节。难怪《北京青年》不仅剧情不切实际,连人物语言都是满嘴说教,尽耍贫嘴,如“结婚证里面不爱的东西太多了”“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谁知道尊严已沦为何物?”“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更无路可走了。”这些貌似充满哲理的对白,却因荒腔的剧情而显得有些走板。
一意孤行成俗套
对于观众批评该剧不太真实,赵宝刚称那是有意为之:“因为平时生活比较无趣,我们需要有种调侃的心态。实际上,这一部里面已经比较收敛了。”赵宝刚表示,不管是《奋斗》(电视剧 电影)还是《我的青春谁做主》,都表达的是他自己内心对于当今社会的一些看法,“所以在题材的选择定位上基本上是以我为中心的题材选择,就是去拍我内心里对这个社会的认识。”
在《婚姻保卫战》《男人帮》播出时,本报就曾批评过赵宝刚作品有人物概念化、爱耍贫嘴、说教明显、情节虚假、有悖生活常理等缺点,这次《北京青年》依然没有改变。正如评论家曾庆瑞教授所言,赵宝刚的作品不真实,主要是他“对‘80后’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心态的描述和阐释不真实”,没有揭示绝大多数“80后”那种困顿的、尴尬的、复杂的、生活的、本质的真实,而显得“更风花雪月更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