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地自容》睡过床上兄弟,留下满地情怀
1391
原标题:《无地自容》睡过床上兄弟,留下满地情怀
关注这部电影,在于两个原因,其一就是片名,《无地自容》让人想起了黑豹那种脍炙人口的名曲,果不其然片中这首歌曲确实出现了。其二就是该片在海外走俏,并先后摘得加尔各答国际电影节(国际B类电影节)“杰出成就奖”和2018马德里亚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导演奖”等重量级奖项,被评委评为“这才是中国电影该有的面貌”。
好奇之余看了这部将于1月5日公映的电影,颇有感触。这是一部讲兄弟的电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说到兄弟,从小到大谁没几个死党啊。男人之间的友情谁人能懂呢?这其中,大学宿舍中的兄弟情义那可真的值得一书。但《无地自容》作为一部青春片,故事主人公年龄设定很微妙。比起大部分青春片执着于高中阶段的懵懂和情窦初开,回忆初恋的纯真,这部片子将主人公在影像中展现的阶段定位在走入社会的多年之后,每个人都几近中年。在京打拼多年的“苞米”,盘下一间饭馆,不料生意惨淡,陷入经营困境。几位老同学前来帮忙,在相聚之时展开回忆,昔日大学生涯历历在目,与今日无边的颓然,拼接成一幅当下和过往的生活图卷。
直面残酷和现实,这是本片特殊的地方。仔细回忆一下,《致青春》跳过了职场艰辛直到每个人都几近中年,《匆匆那年》绝口不提工作恋爱仍是第一。只有这部片子很具体的将青春题材与职场题材进行了嫁接,虽然着墨不多,但仍旧写出了职场的尔虞我诈和明争暗斗。
所以本片关于兄弟青春的角度的最大优势,就是打破了内地青春片模式,乃是当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遗毒,从高中到大学,再到步入社会,我们称之为“三段式”其中这些电影的主题是几乎一致的,用《匆匆那年》的主题曲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如果“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是否还能红着脸。”俗话来形容就是“套模板”,在这个模板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洒狗血”,张三爱李四,李四爱王五,张三和王五撕逼,多年之后见面缅怀“我们都老了”,这就是狗血。
所以《无地自容》这个兄弟的青春的优势,就是让这部电影在模式上玩了一次跨界的新意,都是青春电影,但并没有模式化,该片的故事有些类似西方美式青春喜剧,如《X计划》或者《猪头逛大街》。一帮当年狐朋狗友的往事,从各种奇葩事件中感受深层的主题,或而缅怀青春,或而追忆兄弟。
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美国独立导演凯文·史密斯,其主要作品如《疯狂店员》、《白烂贱客》、《拍档侦探》等都是这样的故事模式,既具有非常有张力的故事性,也能通过夸张的戏剧情节故事探究美式文化的精髓。这部《无地自容》模式上与上述几部作品不同,但都是通过一起或者几起事件来贯穿主题。以宿舍中几位角色的各自主线为视角,以他们这个做法不算新鲜,但在内地青春片市场上却是极为少见,众所周知,青春片中两大主题情怀与成长在这样的故事中缺少立足点的,但本片是如何完成的呢?
其实在本片几条主线中,时间节点以及事件起因把握的比较准确。几组角色从各自颓然的社会现状,逐步回溯到大学时期前后,有的考研、有的创业、有的则结婚,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被无限的放大,校园与社会,好比温室与野外之别。这是剧版所不具备的一点,在电影中通过几起事件将临近毕业的学生所遭遇的问题一一的展现出来。
所以该片在叙事手法上,刻意打乱了叙事顺序,种种事件经历了甜蜜之后的温存期之后,校园与社会之间距离所产生的问题开始出现,导致所有人的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他们各自遭遇的问题从而被转化到相互之间的关系上,从而迎来矛盾的激发。电影后半段的节奏陡然加快,两场约架大戏,拍得跟动作片一样,到头来正是那青春的阵痛,留下满地伤痕。
而为什么说该片没有逃出青春电影的桎梏呢?本意上还在于对青春时代缅怀,这一点还是国内大多数青春电影所沿袭的内涵。
电影的主线故事彼此独立又相互交织,在开场设立一个故事目标任务,以主线内容来烘托气氛,最后完成主题的深化,比如《猪头逛大街》,目标任务就是买汉堡,主体内容是从家到汉堡店沿途的遭遇,主题是美式青春的夸张演绎。本片也是如此,目标任务就是主角惨淡经营的饭店,主体内容是从毕业后到毕业之前,通过对比让几位主角的所经历的是非和情感波折得到放大,主题依然是激昂的青春。
不过《无地自容》的服务意识还是很强烈,明白大众究竟想看什么,留下了一个观众想看到的结尾,兄弟们奔向远方的场面,意境幽远。殊不知,现实中哪有这般简单乌托邦,而他们的奔跑,不过也是约架失败后,四兄弟被对方一个人吓跑的囧样。电影终究是电影,但贯穿次元墙的则是,当我们在奔前程的道路渐行渐远时,还好兄弟之情不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