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影视人该如何在悬疑剧上创新?
832
原标题:青年影视人该如何在悬疑剧上创新?
众所周知,悬疑剧在今年的剧集市场表现非常抢眼,涌现出了一批佳作,例如《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摩天大楼》等等。不难发现,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行业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在当下的市场情形下,如何创造出最具创意、更优秀、深受观众喜爱的悬疑剧,成为每一个涉足这个领域的创作者都要面临的问题。
基于此问题,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工委)近日在北京举办了“悬疑剧新探索”的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正在优酷热播的悬疑剧《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为案例,探索了悬疑剧的创新之路。
在研讨会中,该剧的导演曹译文,制片人陈荟槿以及优酷制片人张元欢,与青工委副主任梁振华、青工委秘书长胡杰、青工委常务副秘书长张麟等青工委的青年影视人一同,就悬疑剧的创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分享了这部剧从立项到创作、宣发、平台评估等各个方面的心得,为青年影视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AB双视角叙事,悬疑和爱情并重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首次跳出单一视角的设定,在悬疑剧中采取了全新的AB双视角叙事风格,此外无论在内容改编、拍摄手法还是营销宣发上都有不少创新之处。
提及多视角叙事,其实大家并不陌生,它在电影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张艺谋执导的《英雄》的多叙事视角对于中国电影叙事来说就是一种革新和创举。影片中,一个刺秦的故事被解构得非常丰富,无名和秦王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无名刺杀长空、飞雪、残剑等事件作出了自己的解释,这种多元思维给观众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使影片更富多元解读性。
导演曹译文认为《英雄》的叙事结构更像是一种罗生门,即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难分真假,但AB视角讲述的东西都是基于事实,不是相互对立的,A和B视角叙事的东西都是对的,只不过因为立场和信息量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感觉,情绪体验上是能得到更为丰富的效果。
青工委副主任、北师大教授梁振华认为双线视角是一个很棒的模式,“在《最初的相遇,最后的离别》中,两种视角可以看到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这其实给了我一些启发,你会发现有些谍战、悬疑和探索心理的作品,如果你没有办法用全知全能的视角去揭示心理世界的时候,那AB视角本身就是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除了结构的新奇,导演曹译文认为运用AB视角的结构,可以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内容本身。一部作品包含了两种类型,爱情和悬疑。然而,爱情的温暖浪漫和悬疑的紧张刺激在情绪上是对立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情绪上的跳脱,“电影中可以让观众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电视剧不能让观众看得太疲惫。如何保证观众情绪体验的连贯性,可以采用一个很直观的做法:为这两个类型划分各自的阵地,AB双视角就出现了。”
具体来说,AB视角还可以帮助创作者平衡爱情和悬疑戏份的比重,“我不想夸大男主和悬疑线而弱化女主和爱情线,一切为了平衡爱情和悬疑,那么AB视角就做到了忠于当事人的立场和情感,比如说,湛羽就是活在两个人回忆里的人,他不会跳出找寻自己的视角,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很单纯可怜的人,而严谨就能看出他的阴暗面,在不知情的晓鸥眼里是一个视角,在观众眼中还是一个视角,这两个一合并,我觉得人物就丰富了,所以爱情和人物的撕裂感也是对剧情加分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论坛上,导演曹译文客观讲述了双视角运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创作者需要多加留意逻辑和时空的问题,“比如你在A视角的状态和B视角的状态完全不接,就会让观众产生疑问,所以要点就是让观众尽快熟悉叙事的规律并且简单化叙事结构。”
此外,双视角在剪辑上也有着较大的难度,制片人陈荟槿分析称,双视角要做好节奏和打点的把控。例如在A视角做了台词、画面、音乐的修改,那么B视角也同样需要做符合逻辑的修改,这块非常考验制作人员对剧情的理解,在剪辑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双视角叙事并非适应于任何题材的创作。主创们分析称如果不是悬疑剧的话,重复的情节是不需要的,因为没有容积去叠加信息量。打个比方,如果想创作一部亲子题材的剧,是否可以采用双视角?主创们给到的回复是需要慎重,“首先要确定的是做什么类型,是关于亲子间谎言和真相,还是亲情的回归?一部电影如果全片都在做双视角对我来说有点太费力,我们想在矛盾点的地方做双视角的处理。”
从“剧本”到“宣传”,创作要与创新同步
青工委副主任、北师大教授梁振华在研讨会上谈及创作,“如果创作和创意、创新不再发生关联,变成一个习惯性的操作的话,那这个行业离消亡就不远了。”
研讨会上,主创们就“青年影视人该如何在悬疑剧上创新”,给出了借鉴指导意见。
首先,导演曹译文指出行业有一直依赖后期来解决剧本和拍摄问题的倾向,轻视了剧本创作和前期筹备的重要性。“我觉得作为一个年轻的影视工作者,在行业不断发展革新的当下,要做到两点,一是要勇于表达自己,要有冒险精神。第二就是认真。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观众负责。只有我们所有人对自己有高要求,互相支持,我们的这个行业才会健康,壮大,才不会被绑架。”
其次,制片人陈荟槿提出在制作上一定要搭建审美趋同和做事风格相像的主创来完成项目,《最初的相遇,最后的离别》在选角上接触了大量的主创,最终选择了很多有电影制作经验的主创加入,她坚信创作和制作是互补的,而不是相斥的。
与此同时,陈荟槿提倡制片人应该坚持学习新的技术流程和理念,制片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吃住行的管理上,还要在制作理念上升级。成熟的制片体系应该要向工业化流程靠拢,对于技术的了解可以很好的提升制作理解力和效率。
最后,优酷剧集中心制片人张元欢则从平台方的角度阐述了悬疑剧宣发的多种可能性。以《最初的相遇,最后的离别》为典例,在运营和营销中,优酷充分运用了生态优势,与淘宝、支付宝、饿了么、闲鱼、UC、菜鸟物流等诸多阿里系品牌和渠道强强合作,在全国30多个城市的地铁、公交、机场、电影院等多高人流量的交通场景,线上线下结合,进行强势曝光宣推。“从内容到营销,我们都希望不断创新,满足用户多元需求。悬疑是一个特别大的品类,未来悬疑剧会越来越细化,在叙事、人设、话题等很多方面都值得去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总体而言,悬疑类题材就像黏土,可塑性和包融性极强,以“悬疑”作为原始底色,仍有深度、广度、多维度的探索空间,对悬疑类型进行多元化开发探索和创新,非常有意义。但对于创作者来说,在悬疑剧中的探索并不是指异想天开,胡编乱造,为了猎奇而猎奇,以噱头为噱头,探索不是随意的揉搓,创新不是毫无章法的恶搞,从剧本创作的那一刻直到营销,都要遵循创作规律,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趣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