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住的四大名著影视化
728
原标题:被困住的四大名著影视化
作者 / 小保
猫眼7.8分、淘票票7.5分,截止今晚八点票房不足700万。公映第一天,电影《真·三国无双》的口碑和票房表现都不太乐观。
尽管少有观众会将此片与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直接对应,但从2017年开拍到今年映前被Netflix高价收购,这部电影的确引起了不少游戏玩家的关注。然而,这般惨淡成绩,电影版《真·三国无双》恐怕是连游戏玩家都不愿买账了。
缘何如此?情报君认为与该片的“套娃式改编”关系密切——这是部由·中国根据日本根据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的游戏改编的·电影,其层层叠叠的改编链条仿佛就像俄罗斯套娃那样一个套着一个。
由此,不禁让人感概,从老版的央视四大名著电视剧开始算起,中国古典名著影视化之路行至今天,是否已然才思衰竭,而大家所求的创新之路,又将在何方。
古典名著,常改常新,近十年各领风骚
作为一名影视观众,或许大家都有和情报君类似的感觉:在近十年的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影视改编里,有很多的“西游”、不少的“三国”、偶然的“红楼”和消失的“水浒”。此外,纵有花式繁多的改编,却少有口碑之作,更别提能达到像老版央视四大名著电视剧那般艺术高度的作品了。
以影视化次数最多的《西游记》为例,得益于其独立成章的故事情节和改编空间宽广的神话玄幻元素,在过去十年已有至少十部相关题材的院线电影上映,频率高达年均一部,还未包括电视剧、网剧、网络电影等形式。
看向除《西游记》外的其他三部名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虽然都有独立成章的故事情节,但受历史背景的限制,其改编难度远大于《西游记》。而至于《红楼梦》,受其深奥且隐晦的故事内容影响,不仅改编难度和筹拍难度双双倍增,同时也抬高了读者的理解门槛、收窄了影视的受众空间。
不过,若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三国”稳产,然质量参差;“红楼”虽少,却不偶然;“水浒”更是从未消失。
具体而言,从2010年至今,每隔一到两年就会新出以《三国演义》为改编文本的电视剧或电影,每隔两到三年就会有以《水浒传》为改编文本的电视剧,而即便是被认为最难改编的《红楼梦》,每隔三到五年就会有新的上马项目。其中,以《水浒传》为蓝本的电视电影和网络电影更是频繁更新、琳琅满目。
另一方面,若从作品质量的角度出发,近十年的四大名著影视改编也并非全无口碑之作。比如湖南电视剧频道自2015年开始制作的“小戏骨”系列、改编自马伯庸小说的网剧“三国”系列还有化用《三国演义》故事和人物框架的院线电影《影》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取得了媒体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若有错漏,欢迎补充
尽管如此,看向电影领域,相关水花却比剧集微弱不少。
记忆中,上一波声势浩大的《三国演义》改编电影要数于2008年上映的《赤壁》和于2009年上映的《三国之见龙卸甲》,这两部电影不仅在演员阵容和宣传阵地上卯足了劲,此后还更远销海外多国。而上一部声量巨大的《红楼梦》改编电影则要数导演胡玫约于2017年所启动全球海选项目,不过五年过去了,这部电影仍未见天日。而至于《水浒传》,除了CCTV6自制的电视电影和一大堆小成本网络电影外,至今仍未见有新鲜的院线电影项目诞生。
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古典名著的影视化改编从未中断,近十年里亦常改常新、各领风骚,但与《西游记》在影视领域的风生水起不同,想要成功地影视化改编其他三大名著,并非易事。
新鲜改编,互传互鉴,方圆里自成一派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会生出一个疑问:倘若连中国人都改不好自家的名著,那如果外国人想对其进行影视化改编,岂不是更加困难了吗?
然而,据情报君观察,因以四大名著为首的我国古典小说在外早已广为流传,所以外国人不仅热衷于对相关故事进行改编,更常大胆地冲破阅读障碍和文化壁垒,对“忠实还原”反其道而行之。
以欧美日韩都爱的《三国演义》为例,早在十七世纪,它的日文版本就已在日本广为流传,还成为了彼时日本武将们的军事政策指南;而在二十世纪初,《三国演义》的英文译本面世,相关故事从此也在欧美地区流行开来了。因此,时至今日,在日本不仅有各种各样的“三国”衍生产品,在欧美也出现了像《刺客信条:三国时代》这样的优秀游戏产品。
与此同时,《三国演义》的人物和故事也在欧美日韩等地区遭到了大幅度“魔改”。比方说,日本去年才上映了一部大咖云集的院线电影《三国志新解》,尽管这部电影的故事与我们所熟知的版本大相径庭。
或许是因为欧美文化里存在着浓厚的英雄情结,除《西游记》外,与《三国演义》“命运”相似的中国古典名著还有《水浒传》。2015年,法国就曾制作过一部名为《王子与108煞》的院线动画电影,直接化用和改编“水浒一百零八好汉”的设定;而去年11月,Netflix更是立下了要改编《水浒传》的大项目,届时将由日本导演佐藤信介和美国剧作家马修·桑德(Matthew Sand)联手拍出一部充满“荣耀、浪漫和阴谋”的“史诗级未来主义动作冒险电影”。
面对这样的“魔改”,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或虽有猎奇之心和别扭之感,但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也不得不佩服外国文艺创作者们的巨大脑洞——因为他们总能理直气壮地把别人家的故事改出自家的精神和风格。
创新路在何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情报君认为《真·三国无双》的出现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再度反思什么才是今日打开中国古典名著影视化的正确方式。
首先,单纯的翻拍意义不大,因为每个时代的人文风貌不同,观众对文艺作品的要求和理解自然也是与时俱进的。更何况四大名著的影视化改编早有央视版珠玉在前,若再对同一文本进行简单翻拍,实有耗费人力财力之嫌。
其次,“套娃式改编”更要三思而后行,因为这样的改编方式不仅显示了创作团队的思维懒惰,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对本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影响力缺失。
以《真·三国无双》为例,作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大获成功的动作格斗游戏,这个作品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设定都早已深深地烙下了日式风格,当我们再将其拿来原样影视化复原,岂不就是“舍近求远”了吗?
最后,我们要知道真正的经典都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为即便是旧瓶装新酒,只要有酒香就不会怕巷子深。在古典名著的改编中最能吸引人的永远都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好故事,就像《大圣归来》之于《西游记》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之于《封神演义》。
同时,我们也应以更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古典名著改编,无论是以今日风貌重塑古典旧颜还是以今日故事翻新过往情节,只要故事本身可以自圆其说、引发共鸣,那就是一个成功的改编。
同理,我们还应以更自信的心态来面对古典题材的跨文化创作,无论是外国创作嫁接本土文化还是本土创作改写外来题材,只要能跨出狭隘的地域文化主义,那就是值得肯定的文艺创新。毕竟,事实证明不必依靠“套娃”我们的文艺土壤里就能长出像《大圣归来》那样的崭新西游记故事,而我们的观众也越来越能分辨出何为好坏了。
▲图为网友恶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