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斌疾呼给《第十一回》多排片,它为啥拼不过《我的姐姐》?
858
原标题:陈建斌疾呼给《第十一回》多排片,它为啥拼不过《我的姐姐》?
这个清明档有两部电影最引人注目,一个是陈建斌执导的《第十一回》,一个是张子枫主演的《我的姐姐》。两部电影很大程度上都和生死的命题有关,但引发的市场反响确实不一样的。
《我的姐姐》票房和口碑一路走高,目前已经超过5亿,而《第十一回》同期票房只有5000万,而且随着新片的加入,影院排片越来越少。导演和主演陈建斌这几天也在微博上呼吁,给他这部电影尽量多排片。目前《第十一回》的排片占比只有3.8%,而《我的姐姐》为33.3%。
不过陈建斌自己也认识到,他这部《第十一回》在市场上引发了两极分化的评论。
那么,《第十一回》到底是不是一部优质电影?很大程度上说,不是。
01
10分制,我给《第十一回》打分为6.5分。 陈建斌执导过两部电影,我更喜欢几年前的《一个勺子》。当然《第十一回》的画面更讲究,色彩运用大胆成熟,台词甚至也可以说考究,但如果论我和影片产生的共情,它不如《一个勺子》,更不用说同档期的《我的姐姐》。
这里有电影的问题,可能也有我的问题。我还算喜欢看艺术电影,但不太喜欢话剧感太强的电影,看这部片子我不断想起《你好,疯子》,我觉得他们都是话剧感舞台感超过电影感的电影。两部电影的幕后参与者,都有导演饶晓志,他就是话剧导演出身。陈建斌更不用说了,年轻时演过那么多话剧,而且很多都是先锋话剧。这俩人遇到一起,很大程度上会这么整。
02
看过电影《第十一回》的观众都能看到,片中角色的名字非常特别。像胡昆汀、贾梅姨、苟也武,无疑是借鉴了国际电影人的名字,确实很吸引人,一下也让电影有了更多喜剧感,它本身确实是要拍成一部黑色幽默的电影。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角色名字,电影的假定性和虚拟感变得更强,让电影显得更加像话剧和舞台剧。那些色彩,那些台词,包括章回体字幕,也都像是为舞台设计。
《第十一回》的形式感过于强,太像话剧而不是电影,我相信这部电影本子基本不用动,如果换到话剧舞台上演出,会受到更多肯定,至少会有更多人懂它,或者愿意懂它。
电影观众和话剧观众当然有重合,但也有很大的差别,至少人们走进影院是想看电影而不是看话剧。话剧有一种假定性来保护演员,而且是他们真正在台上大声说台词,动作略带夸张地进行表演,现场的观众是可以触摸到他们的,哪怕先锋一点夸张一点也基本能够接受。而电影不一样,它不是真人在观众面前表演,要通过讲好故事让观众产生更多共情。
《第十一回》是戏中戏,舞台部分有很多展示。大鹏作为戏里的导演胡昆汀,带领演员们进行排练,还是挺好看的,包括大块红布的各种应用。但我更希望是在话剧舞台上,真正看到那样一部戏。放在电影里面,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在我看来没有产生1加1大于二的效果,反而互相干扰。
03
再说说角色和演员的表演。片中的角色里,我更喜欢舞台腔不那么强的角色,比如生活化的周迅,孩子气的窦靖童,最喜欢的是配角傅库司,就是于谦演的话剧团团长,姓傅的正团长。 就像在《老师好》里那样,在一个不那么接地气的电影里,演了一个接地气的人物,言行举止更加生活化,很不容易。可惜,于谦的戏太少了。
陈建斌马福礼在王学兵扮演的律师和贾冰扮演的屁哥之间来回穿梭,面对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和建议,马福礼无所适从,只能两头逢迎。这段处理也极其像话剧,而且像是寓言,尤其加上豆花到底是咸了还是淡了的评价,太舞台化了。
王学兵终于露了正脸儿,这两个配角里,我相对喜欢这个角色。贾冰演起屁哥这个角色来过于神经质,让人既笑不出来,又无法触动,有点儿尴尬,当然这应该和陈建斌对演员的要求有关系。
04
我看的那一场《第十一回》,一共七八个观众,只有我在中间故意嘿嘿笑了几声,其他人整场都没有发出什么响应的声音,有四个人甚至没有想到有彩蛋,放映厅亮灯之前就早早儿撤了。
其实陈建斌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一个勺子》也像是寓言,但通过真实生活的展示,很重要还有西北方言的塑造,让观众相信它有可能真实发生,而愿意去相信。 而《第十一回》像是陈建斌的实验作品,也可能与他拍电影总是玩儿票的习惯有关,过于追求技术而不是与观众至少是电影观众产生共情。
就比如这个故事的最大悬念,马福礼到底有没有故意杀人,到最后也没有给出答案。 有些故事可以没有答案,舞台故事可以没有答案,但作为带有悬念意味的电影,最后还是应该给出答案,至少给出方向。另外,《第十一回》太适合用方言说台词了,可能是陈建斌舍不得降低话剧感,并没有这么做。
05
不知道陈建斌算命好还是不好,他演过的很多电视剧都成为口碑不错的热播剧,《结婚十年》、《乔家大院》和《甄嬛传》,但导演起电影来却不太顺利。《一个勺子》遭遇王学兵负面新闻,叫停很长时间才上线,而且王学兵不给正脸儿,《第十一回》又改了不少台词,能看出一些口型都对不上。
大概所有中国导演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小心往前探索,另一方面也只能戴着镣铐跳舞。还别说陈建斌,张艺谋那么大的导演,甚至被称为国师,《一秒钟》不是也遭到删减?最后还要加光明的尾巴。越是在这种环境之下,有追求的导演越要珍惜机会,不浪费自己的才华。想想张艺谋,都已经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还在同时操作着那么多的作品,令人敬佩。
对观众来说,看到电影的种种情况总是有些沮丧,但与此同时又时不时看到一些希望,比如《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这些电影都突破了一些什么,而且都是年轻导演作品。
另外,一些中青年演员的表演变得越来越老道,比如张译和于和伟,更年轻的演员也成长起来了,比如易烊千玺和张子枫,还有出现在《第十一回》的春夏。
有困难,有希望,一起期待中国电影更美好的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