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刷嫌太长,二刷不够看,《神奇女侠1984》是部真·符号学电影
4733
原标题:一刷嫌太长,二刷不够看,《神奇女侠1984》是部真·符号学电影
2020年12月21日 刊 | 总第2360期
这是一篇关于《神奇女侠1984》的深度解读,有严重剧透。
如果你还没看这部电影,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去看,而且最好选巨幕厅。
盖尔·加朵的颜值和矫健身姿就能值回票价,天堂岛铁人三项的运动奇观,更是比肩魁地奇,能影史留名。如果在小屏看,真是白瞎了。
如果你对女性主义有关注,对后现代反思感兴趣,我建议最好看两遍。
这部电影里有数不清的女权、消费主义和媒介反思的梗(符号)。这些符号,暗藏了主创们对现实最真实的思虑和最大的恐惧,但碍于爆米花电影的性质,只能欲言又止。
如果能穿透电影用“真相、谎言和爱”搭建的大众向谜面,那么在一部超级英雄电影里解码这些符号,将是一种十分奇妙的感受。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二刷《神奇女侠1984》时,看到欲罢不能甚至热泪盈眶的原因。
女性力量:真相与隐形飞机
《神奇女侠1984》是一部奇观电影,是一部女性超英大片,但从最根本上说是一部粉丝电影。
事实上,几乎每一部超英电影都是粉丝电影。
漫威和DC的电影宇宙已经努力做得普世兼普适。但同样一部电影,你对超英体系的规则和前史了解得越多,观影时能破译的隐秘符码就越多,获得的快感自然也就越大。
《神奇女侠1984》也不例外。
承接第一部的青春成长主题,时间线从“一战”跳跃到1984年的这个故事,讲述的是神奇女侠戴安娜的独立和成熟。
这个过程包括和两个超级反派(化身人肉许愿石,具有强大精神控制力的落魄商人劳德;走火入魔,一心想成为顶级捕食者的豹女)之间的外在对抗; 但更重要的是神奇女侠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能力的全面认知。
了解这层内在逻辑,就会发现,主创对神奇女侠的两个关键超能道具——真言套索和隐形飞机——的运用,技法相当高超。
真言套索和隐形飞机之于神奇女侠,就像金箍棒和筋斗云之于孙悟空,是一个超级英雄的标志性符号。观众不会允许对其进行过度变形、改造,因此电影主创的发挥空间很小。
但拥有标志性超能力的过程,又是一个超级英雄成熟的关键。如果,只是按部就班,把真言套索当做威亚绳,隐形飞机当做飞行器来展现,神奇女侠这个人物就必然干瘪。
《神奇女侠1984》的难得之处在于,它把这两种超能力的坚守、获得,与神奇女侠的人生观成熟、独立女性力量的确认,联系在了一起。
真言套索是神奇女侠的随身之物。一方面因为它是捆人、审讯的利器,另一方面是因为,它象征真相,能让神奇女侠保持头脑清醒,使她能够理性、客观地面对真实世界。
但神奇女侠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总能客观理性的。 《神奇女侠1984》首先要展现的,便是她如何把真言套索从工具,变成了自己的“本体”。
电影中,神奇女侠许愿让死去的男友史蒂夫复活。愿望实现后,两人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但这个愿望的本质是自我欺骗,真言套索的力量却来源于真相。只有放弃死而复生的男友,才能继续拥有真言套索赋予她的,拯救世界的超能力。
最终,她选择了世界,放弃了自己的愿望。一个以真相为力量源泉的女性超级英雄,真正确认了身份,走向了成熟。
这也是电影中最让人动容的部分。倒不是因为站的CP 以bad ending收场,而是直观地看到了一个女英雄为了成长,究竟需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
隐形飞机这个符号在电影中的呈现就更加值得玩味。
在漫画的设定中,隐形飞机是利用亚马逊人先进技术打造的飞行器,也是神奇女侠的专属交通工具。但在《神奇女侠1984》中,隐形飞机就不止是奇观座驾的工具身份了。
隐形飞机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时,确实是一架被隐形的飞机。
史蒂夫开着飞机,带着神奇女侠戴安娜飞往埃及追踪线索。为了躲避雷达,神奇女侠尝试着用神力把飞机变得隐形了。这时候,戴安娜还不会,也不相信自己能够飞行。
但隐形飞机的最终形态,不需要史蒂夫也不需要飞机,而是戴安娜自己学会了驭风驰电而飞。也就是说,超能力的解锁,最终靠的是女性自身内在潜能的发掘。
对隐形飞机符号这样的改造,意味深长。它既是对女性力量恰到好处的张扬,但同时又不失你是我“翼下之风”(wind beneath my wings是英语世界里广为人知的俗语)的温情回味。
从天堂岛到 1984
为什么选择1984年?
除了女性力量,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最大疑问便是故事背景的问题。
如果参考美剧的题材倾向,近些年来确实刮起了一股80年代复古风。
很多热门作品,比如《致命女人》中刘玉玲领衔的重头戏,备受欢迎的家庭情景喜剧《戈德堡一家》《初来乍到》等,都把背景放在了满街健身裤、大垫肩和迪斯科的80年代。
导演派蒂·詹金斯作为这两部神奇女侠单人电影的导演,同时也是电影的故事创意,这样解释说:“之所以选择80年代,是想找一个跟‘一战‘极度不同的时代。”
“一战”时人类处于痛苦的战争中,80年代则恰恰相反,是人类物质极大丰富时。但尽管处境如此不同,但人类始终面临混乱和威胁。而1984年又是80年代的一个大年。
导演派蒂·詹金斯(左)主演兼制片人盖尔·加朵
具体到电影中,80年代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大反派劳德看似虚无缥缈的邪恶力量,其实正是80年代诸多时代症候的集结。
80年代的美国是消费主义的黄金时代。
这部电影里的大反派,不杀人不越货也不想要消灭地球,他只想要让你许愿。当他满足你的愿望的同时,也会从你身上剥夺珍爱之物。简单来说,就是美国谚语“许愿需谨慎”(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的人肉化身。
多即是好,大即是美,不断地想要,不断地得到。电影中的“许愿”就是欲望和消费的化身,而每个人愿望都成真后,给世界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也正是消费主义的恶果。
这是一个超英电影导演,想要给这个世界敲响的警世钟,虽然只能用最通俗的方式。
80年代的美国也是电视媒介的黄金时代。
《神奇女侠1984》最后的情节高潮中,大反派劳德利用了“观看即触达”的无线信号传播原理,让电视荧屏成为了让更多的人在短时间内产生欲望、许下愿望的帮凶。世界也因此陷入无序、战乱和核弹危机的骇人境遇之中。
而之前,劳德本想通过一位威望很高的牧师,以布道的方式,让尽可能多的信众许下愿望。但最终他意识到,在80年代,宗教的力量根本无法最大程度上触达人心。
这个情节设定隐喻性很强。
现实生活中,电视节目和广告正是消费主义战车的最大助攻手。而在西方,大众媒介取代宗教,成为影响民众精神生活的最大力量,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延续至今。
1984年是80年代的一个大年。
尽管主创从未明确表示过,这个特殊年份也能让我们迅速联想到乔治·奥威尔的著名反乌托邦小说《1984》。而现实中的1984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那一年,里根总统发表了著名的美苏关系演讲,标志着冷战关系的缓和。这个不相信核制衡,一直主张去核化的总统,通过“星球大战”计划在冷战对决中,抓住了机遇。到了1985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就在苏联上了台,世界格局的新阶段就此开启。
《神奇女侠1984》作为一部超英电影,不可能也不被允许容纳太多政治隐喻。
但电影中还是努力用卡通化的方式,表现了美苏之间的核制衡,以及制衡失败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而电影里美国掌握的能触达全球的信号系统,多少会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星球大战”计划。
151分钟的《神奇女侠1984》,对于想到电影院里简简单单看一场神仙打架的观众来说,确实有点长。
但如果我们能够破译出主创在情节中暗藏的表意符号,体会电影人在爆米花电影中努力输出观点的艰难,就会觉得这两个半小时,很值得。
【文/铁皮小鼓】
影视独舌 由媒体人李星文创办的影视行业垂直媒体。我们的四项媒体主张:坚持原创,咬定采访,革新文体,民间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