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古迹卫士》:乔治克鲁尼导演水平堪忧
276
《古迹卫士》超级碗预告 马特·达蒙与克鲁尼飙戏
0'32''
18614
收起 推荐视频: 自动播放下一条
正在播放
《古迹卫士》海报
腾讯娱乐柏林专稿 (文/帼杰)
乔治·克鲁尼近几次参加电影节,几乎都顶着自编自导自演的头衔。在好莱坞已经名利双收,表演有佳作,制片有眼光,似乎就剩下捧个“最佳导演”来完美其电影生涯。但克鲁尼大叔的魅力和他的导演功力实在不成正比,看着那些豪华演员阵容制作班底,真是一次次期待然后一次次失望,最终不甘的承认:大叔你还是好好投资拍片做演员吧。
这次克鲁尼的新片《古迹卫士》柏林影展进入竞赛单元,参展不参赛,但同在欧洲其他电影节一样,依旧获得观众和媒体的大力追捧。今天媒体场放映后,影片本身反响一般。大多数观众和影评人认为作为导演的克鲁尼让人失望,“片子很无趣,完全浪费了一个大好题材”一位德国本地记者这样说。还有人认为克鲁尼其实从来没有掌握导演的艺术,“总想表达深刻的东西,但很难表现出来”,“影片很平淡”。有人甚至在影片放映后吹起了口哨,并大喊克鲁尼和马特达蒙为咖啡品牌做的广告作口号以调侃。
苛刻的欧洲影评人几乎没有对这部电影给出好评,但这并不影响其个人魅力。影片还未结束就有记者离场赶去新闻发布会,即便如此,还是有大批记者因为现场爆满被拦在场外,盛况一如 Nespress“George Clooney's inside”的广告里克鲁尼被疯狂围观。
导演功力不足以支撑导演意图
《古迹卫士》是个非常好的题材,电影改编自罗伯特·M·埃德塞的同名小说,背景是二战时期的真实事件。故事若走商业路线,可以是《十一罗汉》可以是《夺宝奇兵》,若走文艺路线,二战题材也大有可为。偏偏克鲁尼把它弄得不伦不类。
商业片的元素有,好莱坞幽默和煽情段落都具备,但在即追求商业效果又追求深度下表现得毫无章法。美国英雄主义情结特别明显,比如“卫士”成员信誓旦旦的表示“(遭抢掠的艺术品)由美国士兵带它们回来”,还有最后“古迹卫士”赶在德军销毁之前抢救出了一个秘密基地的珍藏,在基地洞口挂上美国国旗对德军的嘲讽,依旧是“美国人拯救世界”那个套路。
其实克鲁尼早几部的导演作品还是可圈可点,上一部《三月十五日》虽然在威尼斯颗粒无收,但从导演方面来说也算中规中矩,挑不出错误。这部《古迹卫士》却有些太想要个人表达。一方面不肯放弃自己的优势,借着攒大牌的号召力整出“二战版十一罗汉”的阵容,但实际上只是顶了个皮囊。影片中卫士们寻宝、抢救艺术品的过程并不怎么惊心动魄,动作场面更无精彩可言。另一方面又想尽可能的表现情怀、深度,于是影片打着“艺术品”的旗号,零零碎碎罗列了几乎所有关于二战的问题,有纳粹对犹太人迫害的内容,也有通过家庭描写对战争的反思,简直面面俱到,但哪一面都没讲好。
影片一个“散”字了之
结构松散、情节分散、人物散乱……《古迹卫士》就是一个“散”字了之。结构上,克鲁尼选择用地理位置串联情节和人物,结果马特·达蒙等人被一杆支到欧洲各地,各自为战,除了两部步话机,再也没有更好的逻辑、情节的设计把他们联系起来。
情节方面有太多剧情并没有必要,马特·达蒙和凯特·布兰切特在巴黎任务结束后来的那段暧昧与主线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因为牵强,所以完全感觉不到铁汉柔情的浪漫,连布兰切特那句“你可以留下来,这里是巴黎”都显得很廉价。其他离题万里的状况更是很多。
正因为这东一榔头西一棒棰,马特·达蒙、比尔·默瑞这些人本该各自精彩,结果表演也被结构带的支离破碎,戏太分散显得平淡无奇。前年凭借《艺术家》风头大胜并捧回了奥斯卡小金人的法国演员让·杜雅尔丹这次的表现简直让人大失所望,身上还带着“艺术家”的感觉不说,角色呈现也很肤浅,让人只能关注那个似笑非笑的表情和桃花眼。这可不是导演的问题,因为从表演上来开,其他人完成的还是合格。
个人看来,这是亚历山大最糟糕的一次配乐,与情节完全跳脱,当然,导演自己也没处理好。
影片简介:
《古迹卫士》
导演: 乔治·克鲁尼
编剧: 乔治·克鲁尼 / 格兰特·赫斯洛夫 / 罗伯特·M·埃赛尔 / 布雷特·韦特
主演: 乔治·克鲁尼 / 马特·达蒙 / 凯特·布兰切特 / 让·杜雅尔丹 / 比尔·默瑞 / 约翰·古德曼
类型: 剧情 / 动作 / 传记 / 战争
上映日期: 2014-02-07(美国)
剧情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在欧洲各国抢掠了无数艺术珍品,这些包括达芬奇、毕加索画作、罗丹雕塑等等在内的无价之宝被德军掠藏在几个秘密基地。英美联军登陆诺曼底后不久,一支由史学家、戏剧导演、建筑师、艺术策展人等组成的特别“军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纳粹领区,尽最大的可能保护和追回人类最宝贵的艺术珍品。这支特别的队伍,被称作“古迹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