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奖评委:“广州出品”取得突破,是多年储备的厚积薄发
2759
原标题:金鸡奖评委:“广州出品”取得突破,是多年储备的厚积薄发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广州有三部优秀作品入围、两部喜获大奖:《掬水月在手》获最佳纪录/科教片;儿童励志片《点点星光》喜获最佳儿童片;4K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获最佳戏曲片提名奖。打破了广东自2011年来,持续近10年再未获得金鸡奖的现状。
《掬水月在手》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证书。
12月13日,本届金鸡奖评委、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汪天云在广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广州出品”在金鸡奖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是广州电影多年储备的一次厚积薄发。未来,在人文湾区的背景下,广州一定是文化产业的前锋。
《掬水月在手》斩获金鸡奖是评委的共识
电影,包括纪录片、美术片最根本的功能是发现和创造共鸣。创作者要在影片中加入思辨的元素,不重复陈词滥调。此次,金鸡奖获奖影片《掬水月在手》便贴合了这些要求。
“对《掬水月在手》的获奖,评委们还是比较有共识的。”汪天云在广州透露,今年“最佳纪录/科教片”的提名影片中不乏疫情、建国70周年等重大选题,但《掬水月在手》以黑马的姿态突围,或许正是因为优秀的人文类电影在当下太少见,而该片很好地展现了广州创作者在人文方面的敏感性和思想性。
汪天云认为,创作一部像《掬水月在手》这样的影片起码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文化准备;二是耐得住寂寞;三是有资格与叶嘉莹这样的文化巨匠进行对话。
汪天云(左一)。
在青年时代,汪天云便曾接触过“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叶嘉莹的诗词教育理念,更亲耳听过叶嘉莹的演讲,对其极为敬佩。“叶嘉莹先生用西方美学讲述唐诗宋词,我们都要搬着凳子去听。”汪天云回忆,叶嘉莹带来了一种新的方法,让诗词审美跨越时间和空间,为当时的他带来诗和远方的畅想。她一生也是很苦的,但最终还是选择将一己所有捐给学校。
在叶嘉莹的唯一一部传记电影《掬水月在手》中,97岁的叶嘉莹已历经烽火硝烟和家道变迁,但在镜头中仍神采奕奕,不疾不徐地讲述着自己颠簸坎坷的大半生。她吟诗时的腔调抑扬顿挫,曼声吟哦,每一个字都饱含着韵律。
对影片中频频提及的“弱德之美”,汪天云表示非常具有时代意义。他认为,这包含了一种宽容且兼容的美学境界,但是存有底线。“它所传递的叶嘉莹先生的那种兼容的价值观与审美方法,恰恰是当下全人类所共同需要的。”
诸多细节也令他触动,其中不管是诗词还是书信,都体现了叶嘉莹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有一句话很好,说叶先生在中国是一个‘神’,在加拿大是一个普通的人。” 汪天云表示,影片具备一种“既清醒又浓郁的人文力量”。
而在此背后是对叶嘉莹先生人和著作的深深的理解。
人文湾区背景下广州一定是文化产业前锋
这种理解并非偶然,而得益于广州在文化方面的多年储备。
“广东是一个极有文化的地方,有很多人、故事可以拍。”汪天云补充道,《掬水月在手》的成功让他看到这里是一片适合人文电影生根发芽的土壤。“人文电影从来都是‘既冷又热’,只要找准人群,‘小众片’也能找到足够多的观众。”
他建议,接下来《掬水月在手》应长期放映,继续开拓学生市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他还认为“人文”是广州电影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人文湾区的背景下,广州一定是文化产业的前锋。”汪天云表示,广州毗邻香港,要利用好香港的资本,而在技术方面,广东也走在前面,广州动漫的发达已证明了这一点。此外,广州还是全国的“票仓城市”,人口流动较大,电影受众群体广泛,且养成了较好的观影习惯。“到了冬天,一定是气候温暖的南方能够吸引更多人走到影院去看电影。”
探讨氛围热烈。
除了人文电影产业外,广州的儿童题材影片也走在前列。此次由广州出品的儿童片《点点星光》喜获金鸡奖“最佳儿童片”,这在汪天云看来同样有规律可循。
他认为,《点点星光》包含着丰富而又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想象。广东一直是“动漫大省”,且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长期落户广州,坚实的产业基础将成为优质儿童电影创作提供丰厚土壤。在多年积累下,广州在动漫和儿童题材的影片市场遥遥领先,有一部作品脱颖而出,是早晚的事。
《点点星光》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广播电视台出品,以花都区花东镇七星小学跳绳队的教练赖宣治为原型,讲述赖教练用9年时间先后培养出33名世界跳绳冠军,打破超10次世界跳绳记录的感人故事。
广州立志培育出一支具有世界水平的电影“粤家军”
近年来,广州市委宣传部为广州电影繁荣发展倾心倾力、不留遗力,出台扶持电影产业发展政策,打造“首映在广州”电影品牌,为广东电影的振兴发展夯实了基础、作出了贡献。
近日,京穗两城多个机构联合发起“中国新人文电影计划”,将通过创作实践,摸索与建立中国新人文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打造中国新人文电影的行业标准,重塑文学与电影的天然联系,促进电影行业注重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良好生态,最终提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五大国内国际知名电影平台——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广州大学生电影展、新时代戏曲电影高峰论坛、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之夜,首度联合倡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推介联盟”,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发展助力。
以影视产业为突破口,广州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全方位整合资源,一系列相关影视项目相继落地。今年5月,博纳影业集团粤港澳大湾区总部落户广州,首部重磅作品《中国医生》旋即宣布开拍,并将计划每年推出2~3部重点电影;7月,广州大湾区影视后期制作中心在黄埔区挂牌成立;11月,广州文交会上,华谊兄弟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大湾区华谊兄弟文旅中心”合作项目。
今年9月,广州市电影家协会也正式成立。首任主席蒋德富表示,借助“人文湾区”建设东风,广州市电影家协会持续打造成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优秀的电影工作者的创作提供扶持,培育出一支具有世界水平的电影“粤家军”。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