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港台电影制作:台湾电影亮了香港导演蒙了
5145
[ 导读 ]最近几年,台湾电影可谓大放光彩。先不说奥斯卡最佳导演李安的作品,《那些年》、《LOVE》、《翻滚吧,阿信》都在大陆取得了高票房的成绩,反观,香港则不然。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海报
《翻滚吧,阿信》海报
《高海拔之恋》海报
《LOVE》海报
羊城晚报讯 进入内地市场,香港电影人比台湾导演早了十年,可是路却越走越艰难;业内人士分析,北上的香港电影人带给内地电影市场的变化功不可没,但作品在情感表达上却与内地观众始终有隔阂
在这个浪漫2月情人节电影档,一部内地与台湾合拍的爱情片《LOVE》横扫两地票房,成为第一部在内地和台湾地区票房均过亿的电影作品。而与《LOVE》同时间上映的内地香港合拍片《高海拔之恋》,虽然是大导演杜琪峰的制作,却只拿到3000万元左右的票房。观众普遍反映,两部电影的差别在于———《LOVE》显然比《高海拔之恋》更“接地气”,更能引发共鸣。
从今年初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翻滚吧,阿信》、《杀手欧阳盆栽》,到如今的《LOVE》,越来越多的台湾电影开始在内地市场生根发芽,并颇受大众喜爱。有人说,这是“小清新”、“小文艺”的胜利。反观更早进入内地市场的香港合拍片,近年却每况愈下,叫得出名字的佳作少之又少,以致有人说“香港导演只会北上圈钱”。为此,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几位业内人士。对于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进入内地后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他们有着自己的见解。
谈到钱
台湾
谈钱依然“文艺腔”
“在台湾,不可能有人给你这么多钱去拍一部爱情片;而有了钱,我才能找到最理想的工作团队,给他们最舒适的工作环境。”在此前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LOVE》导演钮承泽坦白地说。该片得到了内地华谊兄弟公司的融资,这对于台湾导演来说并非易事,因为他们的作品普遍不会去迎合观众的趣味,所以不管是内地还是台湾地区的投资人,都对他们心存疑虑。像去年台湾第一部史诗巨制《赛德克·巴莱》那7亿元新台币(约1.46亿元人民币)的投资,也是导演魏德圣东拼西凑才好不容易找来的,而票房要达到14亿元新台币,影片才能真正挣钱。所以,当《LOVE》以合拍片的形式进入内地情人节档时,钮承泽对于内地的投资确实是心存感激。在获知《LOVE》内地和台湾票房双双过亿之后,钮承泽还以“台湾文艺腔”感慨地说:“鼓励我们继续拍出心里那一部部好看的电影,并且相信世界会因此而变得更好……”
香港
开始就用钱铺路
与台湾导演相比,香港导演与内地的合作就算从CEPA协议签署开始,也有将近10年的时间了。对于内地市场,他们沿用的是香港人的那套从商之道。提到内地的投资人,香港电影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傻、钱多、速来。”在他们很多人眼里,内地的投资真是太好拿了。与刚进入内地市场的台湾电影人不同,香港导演的名气更大一些,所以除了张艺谋、陈凯歌( 微博 )、冯小刚( 微博 )、姜文等内地大导演,其余的大片投资几乎都被香港制作团队拿获。不过,以往香港市场小,造就了香港导演以生存保本为先的理念,拍片快,赶工急,加上唯市场化的倾向,所以重视技术远远超过文化的深度和内涵。而且香港电影行业本来就良莠不齐,因此来内地圈钱、滥竽充数的大有人在。
谈到情
台湾
小成本更接地气
《海角七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翻滚吧,阿信》、《LOVE》……论制作成本,这些电影在内地最多算中等投资规模,却偏偏轻易地打动了内地观众。有内地观众感叹:“很奇怪,两岸的电影交流并不是很多,但他们拍的电影,却能轻易打动我们,完全没有情感阅读障碍。”钮承泽曾对台湾导演的心态有过解读:“过去20年间,在台湾电影市场那么不好的情况下,我们都没有离开这个行业,因为我们真心想拍电影。我们期待,甚至自我催眠,因为我们相信电影不会消失,相信就算全球化浪潮再强大,但观众对于讲我们自己的语言、讲我们自己的故事的电影一定有需求。”台湾文艺片导演蔡明亮也称:“台湾电影人更希望表达自己的艺术观点,所以不愿意迎合观众。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不一定只有好莱坞式的那种,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元素。”也许正因如此,虽然九把刀( 微博 )在 《那些年》里拍摄的是他自己的初恋,却因为自然流露出真实的情感而更接地气,引发了大批观众的共鸣。
香港
大制作里有隔阂
想在近年的香港合拍片中找出几部接地气的中小成本电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天水围的日与夜》、《天水围的夜与雾》以及即将在内地公映的《桃姐》,导演许鞍华在人情味这条路上固执地走着,但她选择留在香港。同样,2010年的《岁月神偷》导演罗启锐和张婉婷夫妇,也留守香港。反观那些北上的香港电影人,虽然不乏徐克、陈可辛、刘伟强( 微博 )等等大导演的大制作,但在接地气方面却完全无力。“香港电影人北上,不是来拍港片的,而是大家共同在经营华语电影。”香港资深电影人文隽( 微博 )如此说。但正如香港导演杜琪峰所困惑的,他理解不了内地观众为什么觉得《疯狂的石头》很好笑———两种不同的情感语言,始终泾渭分明。
谈到人
台湾
新人辈出的年代
2007年以前,台湾电影在本土一直遭受好莱坞大片的压制,但台湾电影人却始终甘愿在“自留地”上艰苦劳作,所以当台湾电影重新起航时,人才并没有断档。导演方面,钮承泽、魏德圣、林育贤、陈国富、苏照彬,甚至还有网络写手出身的九把刀,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向这条产业链补给。应运而生的还有一大批新生代偶像演员,赵又廷、阮经天、柯震东( 微博 )、陈妍希( 微博 )、林辰唏、陈意涵……每隔不久,观众就会见到一张磨练成熟的台湾电影人新面孔。这种良性循环,得益于台湾电影人的坚守,正如钮承泽所说:“一个理想的文化环境,就是大家想办法拍出自己觉得好看的电影。这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就是得有疯子,得有商人,也得有纯情的创作者。”
香港
青黄不接的现状
梁朝伟、周润发、 刘嘉玲( 微博 )、刘德华、郭富城( 微博 )以及徐克、杜琪峰、陈可辛、尔冬升……出现在主流合拍片中的香港团队的名字,差不多十年都没更换过。内地投资人把这些名字当成票房号召力,不断透支他们的价值。可是在今年的贺岁档中,占据了有利地位的《大魔术师》虽然各项配备都堪称合拍片的精华,但最终票房只有1.8亿元,比起内地小制作电影《失恋33天》的3亿多元票房,对于京港两地从业者无疑是当头一棒。由此,也直接反映出内地观众对于此类“大卡司”合拍片的审美疲劳。去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打擂台》成为最大赢家,涌现出郭子健、郑思杰等一批年轻电影人,可惜他们始终只停留在香港市场。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些新人毕竟没有名气,要让他们进内地,投资人显然不会掏钱。”
业内分析
“50多岁的导演,去了解现在20岁年轻人的感情生活,这不现实”
魏君子:
香港电影状态衰老
内地知名影评人魏君子一直对香港电影颇有研究,在他看来,虽然《LOVE》和《高海拔之恋》的正面PK只是个案,但不可否认,目前香港电影行业正呈现出的衰老状态。“50多岁的导演,去了解现在20岁年轻人的感情生活,这不现实。”但魏君子同时提到,北上的香港电影人,带给内地电影市场的变化是功不可没的。
在这个情人节档期,魏君子选看了《高海拔之恋》和《LOVE》两部电影。他说,要论接内地观众地气的,还是钮承泽的《LOVE》,“它表达的情感接近观众的普通生活,而票房已经说明了观众对《LOVE》的喜爱程度”。至于杜琪峰的《高海拔之恋》,一向钟情港片的魏君子认为:“这部电影更像是杜琪峰2002年拍的《我左眼见到鬼》的延续。而对普通观众来说,这种对爱情的高深讨论未必能接受。”而目前香港导演所普遍面对的障碍,魏君子认为是年龄问题:“来内地拍戏的香港导演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他们都过了事业的黄金时期。钮承泽不同,他长期和年轻人泡在一起玩。而这些香港导演整天就是在北京与香港之间来回飞,怎么指望他们拍出年轻人的爱情喜剧?”
至于为什么不能出新人,魏君子说:“现在香港年轻的导演,叫得响亮的好像就彭浩翔( 微博 )一个人。造成‘人荒’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目前香港本地没有电影可拍,也就不可能有新人出师。”以前香港一年要拍200多部电影,而现在,拿得出手的也就20多部。“曾志伟( 微博 )这几年捧了几个新人,黄精甫、郭子健、郑思杰……他们也拍了不少好作品,比如《打擂台》,但问题是这些人冒出头后也没什么路可走。要来内地,投资人一听名字不是大牌,也不愿投钱,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上周中美双方达成协定,以后每年进入内地院线的好莱坞影片将比现在增加14部。不少圈内人暗示,这将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而被清洗的,就是那些圈钱的香港电影人。对此,魏君子却不能认同:“我相信大部分香港电影人北上,都是抱着自己的理想而来,谁会故意拍一个烂片?难道他不想拍个好片,打开口碑,放长线?”在魏君子看来,香港导演北上的这些年,对内地影市的帮助远远大于负面效应:“在他们北上前,内地并没有类型片的说法,更没有纯粹意义的商业电影。这些都是香港电影人北上后,把制片当成工业化、商业化的形态来运作,才让内地市场有了努力的方向。”
“台湾的导演更纯粹,他们像是在写诗”
台湾电影人:
拿投资依然很困难
台湾电影人唐先生,目前身居北京,经常运作一些台湾导演和演员来内地参与电影工作。在他看来,这两年的工作明显繁忙一些了,“但目前还是试探期,毕竟台湾电影人对内地市场还不是很了解”。对于台湾电影被称赞“接地气”,唐先生说:“因为台湾的电影人更纯粹,他们拍电影,就像是在写诗。”
唐先生表示,与香港电影人北上开拓市场的初衷相同,台湾电影人北上,也是为了市场,但他们的理由听着好像更“文艺”一些。“在台湾,电影观众的数量真的很有限,这对一个导演来说,创作动力的确要少很多。我问过好几个台湾导演,包括九把刀和钮承泽,他们期望自己的作品来内地,就是很单纯地想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作品。票房固然重要,但他们在来之前并没有想那么多,很单纯。”
虽然《LOVE》在内地和台湾都卖了个好价钱,但唐先生并不认为这代表台湾电影人将开始大批与内地投资人合作。“首先台湾电影人对内地的市场并不熟悉,经验很缺乏。其次,真的要内地投资人投钱时,他们并没那么爽快,因为他们往往对台湾导演不熟悉,何况这些导演拍的都是偏文艺的电影。”但不可否认的是,台湾电影在与内地观众的情感契合度上更为吻合。谈及台湾导演的创作心态,唐先生说:“台湾导演拍电影时,更像是诗人在创作一首诗歌,很自我、很纯粹,不太会去迎合市场的需要。”也正是因此,他们仍然保留着独特的电影语言。唐先生分析说:“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开始,本土的东西都被毁了。但当全球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全球都一样了,这个时候本土的东西就显得弥足珍贵。而台湾电影目前就是这样,这得益于电影人纯粹的创作心态,他们坚守下来,见到了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