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剧本顾问告诉你:角色塑造的过程有哪些
1665
原标题:资深剧本顾问告诉你:角色塑造的过程有哪些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有一个比这更棘手的问题:到底是先有角色还是先有情节?这要看状况而定。有些人会想出某个很有力量的故事,完美地勾勒出情节内容,但让他们大伤脑筋的却是――要如何创造出有意思的主角。有些人则是对故事大纲还毫无头绪,就已经先有一个魅力十足的主角;怎么找到合适的情节把这个角色放进去,才是让他们彻夜难眠、抓狂尖叫的烦恼。如果可以自由选择,我宁愿先有故事,再来烦恼主角的问题――这只是因为,塑造角色要比创作故事更容易一点。
我就开门见山直说吧:每当我说哪件事「更容易一点」的时候,可不是真的指那个意思。从现在开始,你只要看到我用「更容易一点」这个说法,其实就是指「比较不困难一点」。塑造角色就是要先端详你自己,然后再观察周遭的人们。而端详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和你性格中比较不讨好、不迎合的部分取得联系。这是为什么?
我知道特里萨修女对每个她遇见的人都很仁慈、博爱和宽厚,她是这世上真正的圣者。可是这并不戏剧化。如果知道她是HBO 影集《真爱如血》的忠实影迷,平常爱读史蒂芬·金的小说,还喜欢大啖巧克力派,那就有意思多了。回答以下的问题,可以帮助你更熟悉自己是谁,你又经历过什么。试着用手写记下你的答案,不要打字。这样你会多花点时间把事情想清楚。我鼓励你要残酷一点,对自己绝对诚实。
你发生过最悲惨的一件事是什么?
你人生中最遗憾的三件事是什么?
你愿意为谁或为什么事牺牲奉献?
什么是你做过最糟糕的事?
你对谁怀有偏见?
你可能会纳闷,这些问题的答案要怎么帮助你着手写出一个剧本?
欢迎来到角色发展的世界,你第一个要「发展」的角色,就是你自己。我们就拿第一个问题来举例说明吧,「你发生过最悲惨的一件事」,是会立刻在你心中浮现,还是你得想一想才知道?你是不是很难决定只有一件事,也许有2-3件事(或是更多)都够格冠上「最悲惨」之名?去挖掘这痛苦的记忆是否会让你局促不安?你还记得那些你尘封、阻绝多年的往事吗?当你回想起某项你以前认为是最悲惨的遭遇,是否发现这件事已经改变了?
如果你天生就习惯自我反省、自我检讨,我想你应该比较容易把事实写出来。如果你的个性是习惯用「忘掉它」来处理问题,那回忆起来可能就辛苦多了,因为你已经把那些事抛诸脑后。不过,既然你想成为编剧,挖掘过往的伤痛可能会成为你独一无二的创作资源。之所以要做这些练习,是要督促你别拿你的角色开玩笑。编剧最糟糕的作为,就是写出肤浅、平面,一点都不人性化的角色。你应该看过充斥着这种角色的电影吧,都很无聊而乏味。
为你的角色勾勒出鲜明的轮廓,赋予其内在与外在的冲突:自我怀疑和错误的信心是两种不错的特质;也许来个改变行为的事件――因为某人异常的迟到,导致他挚爱的人死去,而这场死亡会成为催化剂,促使这个角色深刻意识到「及时行动」的重要性。家族的秘密也总是耐人寻味:住在底特律,已经64岁的同志舅舅,过去38年来都跟他的「室友」一起生活;每个人都假装她死了的老祖母,其实是因为当年谋杀祖父和他的情妇而入监服刑;败坏门风的大哥,已经结婚有了4个小孩,却还在城市的另一边有「第二个家庭」。
好好研究你自己,然后再好好研究你最熟悉的那些人的历史。努力回想那些你曾听别人说过的心事和秘密,把它们套进你的角色里。当你在塑造剧本的主角时,试着用他或她的角度来回答前述的5个问题。这会是一个很稳固的起点。因为编剧笔记是你写给自己看的,只有你才知道自己怎么回答这些问题,没有人会批判你。
先问自己:你的主角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花个时间思考一下,你家当会计师的诺姆叔叔,他是什么时候爬到这个职位的?对于每个新认识的人,我都会想象他是如何选择了目前的职业,而这通常都会有个理由的。例如,你爸是个执业会计师,所以你继承衣钵做同一行,也是很合理的结果。你是怎么找到工作的?你是怎么遇见另一半的?你为什么会住在目前住的地方?是什么好运让你比其他人早一步成功?是什么厄运让你倒退了5年?你之前干了什么好事,现在又阴魂不散回来纠缠你,还毁了你的事业?有些人是不是看起来一帆风顺,总是能避开危难悲剧,一路好运地做出正确选择,永远心想事成?在一开始写剧本时,就知道你的主角们是如何、又为什么会走到目前的人生处境,这是很重要的。也因此,为你的角色创造一段历史或背景故事,可能会是很重要的工作。
就像我们之前讨论的很多过程,有些作法对某些人有用,对其他人则不见得适合。我知道很多编剧讨厌先设想角色的历史,而是选择在对角色一知半解时就开始动手,从实际的写作中慢慢去挖掘角色的性格和遭遇。我就是这样的人。先写出完整的角色历史,详述其人生际遇的各项细节,并不会让我的写作变得更容易。我比较偏好先对主角的个性和期望有个概略的设想,再从振笔疾书的过程中,逐渐发掘他/她到底是谁。
我很清楚什么时候该让我的角色和其他角色说话,你可能也是。不过我也知道,很多人非得为一个角色写出 2-3 页密密麻麻的背景资料――这个角色还不一定是主角,才会开始写作剧本。有些演员最为人称道的特色,就是会为自己扮演的每个角色设定背景历史来加以揣摩。表演并不是只有记台词,而是要了解这些台词对这个角色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编剧必须做出理想选择的原因。
如果剧作家或电影编剧会参与排戏,演员就有机会探问这个虚构角色的相关背景故事。编剧可能有答案,也可能没有;也或者,这些答案不见得对演员有帮助,于是演员就会开始自己去设计角色个人史。编剧也同样可以自行选择:你可以先写,再一边去探索主角是什么样的人;你也可以先帮她勾勒出大致的性格轮廓,或是写出巨细靡遗的人生历程。
感情用事、温暖傻气 VS. 暴躁恶毒、坏到骨子里
行为正常、适应良好,无忧无虑、性格开朗、乐观看待人生的人,显得无趣而乏味。虽然现实人生中不一定是如此,但在银幕上的确是这样。任何一个演员都会跟你说,演坏蛋要比演好人有趣多了。大多数的女演员都宁可认真去揣摩放荡、恶毒的泼妇角色,而不甘于只是扮演典型的美国女孩、超级妈咪、或是烤苹果派的慈祥祖母。杰克·尼科尔森在《尽善尽美》中所饰演的作家梅尔文,就是很欠骂、不讨人喜欢、自我中心,又充满控制欲、有严重强迫症和其他诸多怪癖。我们觉得他很顾人怨,却无法把眼光从他身上移开。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隔壁住着这种人,我们应该会深恶痛绝、对他避之唯恐不及,而且很肯定的是,我们绝对不会认为他有什么魅力而值得注意。
不过花两个小时看杰克扮演梅尔文,倒是有趣、愉快、感人,最后也会觉得心满意足的经验。而我们喜欢的到底是杰克·尼科尔森因此拿下奥斯卡影帝的优异演技,还是这个角色的特殊魅力?当然,杰克的表演功力不在话下,但我认为答案应该还是这个角色的鲜明特质。达斯汀·霍夫曼、阿尔·帕西诺、迈克尔·道格拉斯、罗伯特·德尼罗等其他诸多演员,之所以能成功诠释某些人物而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主要都是因为编剧先创造了一个复杂、立体的精彩角色。编剧可以把这个角色写成没有个性的软脚虾,或是有一点强迫症,也有可能是爱做白日梦的家伙或者妈宝,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会突显出角色偏执、不讨喜的一面。而我们这些观众就爱吃这一套,就像我们喜欢《圣诞颂歌》的吝啬鬼斯克鲁奇,或是《孤寒财主》的比尔·默瑞、《老爷车》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我并不是说每个主角都一定要古怪执拗、顾人怨或让人恼火。我立刻可以列举出25部电影,里头的主角都是讨人喜欢、很有同情心、也很容易亲近。不过……他们还是怪怪的。他们是好人,却发挥不了作用,把一切都搞砸了!重点是,不要把你的角色写得太甜美、太快乐、太容易满足、太心思单纯,或是否认自身的问题。让你的角色被某种阴影所笼罩,也许不是时刻都被它纠缠,但至少在午夜梦回时可能会浮现。让你的角色存在某种心魔或弱点,或是有某个一旦被揭露就会让他深受其辱的秘密。让那些感情用事、温暖傻气的人们(如果你真有认识这种人)留在你的真实生活中就好,不要把他们写进剧本里。
奉行的准则:别用说的,演给我看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我们读小学时就听过这句话,而它不仅适用于人生,更是写作剧本时应该奉行的准则。我要说的是,如果你画了块大饼,要让你的主角成为某种顶尖行家――例如,他是优秀的业务员;或是她很有才华,能用杂乱拼凑的食材烧出一桌好菜;也或者他是厉害的教练,擅长以打动人心的激励话语鼓舞球员士气,那就让观众看到:业务员是如何讨好潜在客户;女厨师是如何料理出美味佳肴;教练又是如何带着队伍积极备战。以这样的方式来推展情节会更有意思,效果也要比只是听到另一个角色这样说好多了――「你知道的,朱莉很擅长用平凡的食材煮出令人惊叹的美味。」
女厨师是如何料理出美味佳肴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了。
此外,如果一个角色有某种特殊技能,会在后续的情节中运用到,也要制造机会先让角色展现一下,但又不至于泄露这种能力在稍后会如何发挥作用。这种「提供信息」的作法称为「铺陈」(exposition),与其类似的说法还包括「准备」(preparation)或「预示」(foreshadowing)。不像舞台剧或小说,作者比较能灵活运用的是语言和时间,电影剧本则是能让一个角色――或任何其他角色――无需言语,只要透过行为和动作,就能传达重要的意旨。
从公领域、私领域和秘密领域切入
我们就这样说吧:我们在朋友、邻居和同事面前展现的性格,是属于我们的公领域生活,而我们在家里的表现――和配偶、小孩、父母以及姻亲的互动,则是我们的私领域生活。那秘密领域的生活又是怎么回事?我有两个熟人,在他们所住城市的另一区,都有着第2个家庭:除了正式登记,有太太、小孩、房子和狗的那个家庭,还有另一个住着外遇女友和非婚生子的家庭。两个男人都在享受齐人之福,猜猜看他们假日会和哪个家庭一起过?
我总是告诉学生和客户们,要从极端的情境里去发掘戏剧性。一个人第一天上班,和工作了 40年最后一天上班,都是很有意思的情境。不然为什么有这么多关于警察的故事,主角不是快要退休的老鸟、就是初出茅庐的菜鸟?当班6年、14年,甚至是23年的警探,总是不如再过一周就要退休的资深警察、或是还没杀过人却被迫要面对这种情况的新进警察,要来得更有角色魅力和戏剧性。戏剧性正是关键所在。
我有个在年轻时候就认识的熟人,她是一位修女。她16岁就进了修道院,我不知道她是否曾和男孩约会过。也许有吧,她的父母对她呵护备至、严加管教,至少她的人生经验可以说是非常有限。我还认识另一个女人,则是在结婚生子之后才进入修道院。就这两位修女来说,你在电影院里会比较想看到谁的故事呢?
如果你说是后者,我们也是这么认为。这个女人体验过人生和婚姻,有过性经验、生养过孩子,也曾经面对这些历程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与变量,最后则决定要成为修女,这样的人生故事显然更加戏剧化。想象一下这其间的障碍。修女不都应该是处女,而且不晓世俗之事吗?而就一般的人性来判断,要训练这个女人的修女们不一定会张开双臂欢迎她。我读过12年的天主教学校,其中8年都是由修女授课,我记得有些修女确实是亲切又慈爱,但也有一些修女则是心胸狭窄又满怀怨怒。这些女人大概都不想当修女,只是为了取悦父母而这么做;也有些女人觉得自己不该待在修道院,却又为了某些理由而不敢离开。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群――或者一个就好了――满怀怨怒的修女,碰上了这个已过中年,结过婚、上过床,也很有独立意识,如今则成为修女的女人……里头就有故事可写了。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生活,即使只是在半夜全家熟睡时狂嗑巧克力棒,或是在网络聊天室为自己创造一个新的身分。你知道你的秘密生活是什么,我也知道我的。我还知道其他一些人的秘密生活,通常是意外发现、在闲聊之间听说,或是本人亲口告诉我的。如果你刚好知道某些人的秘密生活,这就是你可以用来为角色塑形打底的素材。可不要做得太明目张胆,而是要不着痕迹地巧妙运用。
源・《為什麼你的故事被打 ×》,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