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姐姐》有第三种结局,我希望是姑妈不救姑父了
4985
原标题:如果《我的姐姐》有第三种结局,我希望是姑妈不救姑父了
张子枫领衔主演的影片《我的姐姐》在清明档拿下了将近4亿的票房,实现了票房大卖,口碑上却因开放式结局引起了争议。
部分人觉得姐姐最后还是妥协,不满于她接受了那时女性命运的安排。但我认为姐姐最后与弟弟相拥,是被亲情打动,是血浓于水的姐弟感情交织,而不是抗击命运的失败。不论姐姐最后去没去北京,领没领养弟弟,都不是所谓的向命运低头。
跟主创说的一样,姐姐才24岁,电影的结局不预示着安然的结局。张子枫饰演的安然作为一个独立坚强自主的女性,她还有很长的路走。但不论最后作何选择,她都绝不是随波逐流平庸之人,都不会对任何事妥协。她是一位带着强烈斗争、勇敢色彩,与天比高的女性。
为此,我也认为影片是在安然放下笔没签字那结束的,开放式结局看观众如何选择了,我比较偏向姐姐带走了弟弟一起生活,他们俩相处时间短但是有了感情了,姐姐在幼儿园质问弟弟就已经体现这点。
每个人都可以赋予自己的开放式思想,自己谱写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结局 ,就是为了让观众带着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理解的方式理解这个结局。
两种结局不论如何,安然都能有个可选择的结局,可影片中有两个姐姐啊,朱媛媛饰演的姑妈和安然都是姐姐。
姑妈是安然父亲的姐姐,安然是安子恒的姐姐,她们成长在不同的时代。安然代表着独立坚强自主的新时代姐姐,姑妈代表着无可改变、无私奉献的旧时代姐姐。
可影片里的姑妈真的没有回头路了吗?她的未来注定只有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了吗?
影片里姑妈跟安然说心里话时,说“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就是”。这是影片里最触动我的台词,姑妈把西瓜心掏出来给安然的那一幕是最触动我的场景。
那句话分明带着无奈与不甘,但又是无可改变的宿命感,这里让我非常的难受,不是谁生下来就是为了无私奉献的。
姑妈说起自己的妈妈在半夜切西瓜给弟弟吃,然后说快点吃别让你姐姐看见了。
这是一个场景,虽然是西瓜,但好像又在光明正大地宣告着自己是不被爱的。
小时候爸妈半夜悄悄给她弟弟切西瓜,长大了为了让弟弟读书自己早早的工作了,后面自己想考大学的俄语系、想去莫斯科做生意,家里打电话来说弟弟生孩子了让她回去带,只因为一句长姐如母。后来弟弟出车祸走了,自己非常难过的同时,还要操持葬礼,给客人掺茶倒水。
“你的命不苦谁苦啊”、“好心并不是总能办好事的” ,女儿和侄女都道中了姑妈的性格——善良、妥协,照顾家人、照顾侄女和侄子,她的生活有所有的亲人,唯独没有她自己。
姑妈真的是一辈子都在付出的人,一边套娃一边说着俄语,多热爱俄语才会在这么多年后依旧熟练地说出俄语,但是生活连她与俄语的片刻温存都不愿施舍。
下一秒又要被一声“老板娘”拉回了现实。
姑妈是一个重男轻女旧观念的受害者,也是一个旧时代的缩影。
因为从小被教育姐姐要让着弟弟,观念深入,所以觉得安然也得这么做,好像这样才是理所应当才是正确的。在医院,当安然说出小时候被表哥当沙袋被姑父偷看洗澡,姑妈疯狂捶打瘫在床上不省人事的姑父,大概就是她的无奈和自责吧。
但她最终明白,套娃不是一定要放在一个套里,安然也不必成为另一个她。西瓜的芯一定很甜的。
没法改变了,只能在下一代再改变
我没有得到的,但我想尽力弥补你
套娃不一定非要装在一个套子里
姑妈才是我的意难平啊!
如果影片有第三种结局,我希望是姑妈不救姑父了。
拿着房子一半的钱带弟弟去俄罗斯旅旅游,姐姐安然可安心去北京读研。
姑父这种偷看侄女洗澡还要动手打孩子的人,怎么能配得上善良、妥协的姑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