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乙肝小三阳病毒量高什么是乙肝小三阳病毒
3341
一、乙肝小三阳病毒是什么
在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小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有两个: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前者病毒阴性(即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后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持续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但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同为“小三阳”,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两种情况,这要从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复制、变异及其在体内的自然史说起。
HBV DNA是一个小环形双链DNA,双链的长度不同,长的为负链,短的为正链。病毒复制时,先以负链为模板,正链延长与负链匹配等长后形成闭合环状DNA(CCC DNA),再以CCC DNA为模板转录前基因组RNA,转录成的mRNA长度不同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
二、乙肝小三阳病毒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感染乙肝肝炎的病毒后必然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血清免疫学标志物,目前认为乙肝的发病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尤其是体内的细胞免疫应答,而机体的年龄特点决定机体的免疫系统成熟程度,婴幼儿免疫系统处于一个发展过程,此时清除病毒能力差,因此容易发生免疫时受而慢性化,而成人免疫系统发育完整,很容易在短期内进行免疫清除,因而表现为急性乙型肝炎,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完全免疫耐受,HBV基因突变逃避免疫清除等情况时,亦可导致慢性肝炎,而当机体处于超敏反应,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并激活补休系统时,以及在大量炎症因子参与下,可导致大片肝细胞坏死,即发生重型肝炎。
突变发生在基础核心启动子区(basal core promoter,BCP),最常见的是T1762A和G1764A的双突变,结果导致HBeAg表达量下降了70%,但病毒的复制能力却有所加强。HBeAg表达量下降的调控发生在前-C区RNA转录水平,而复制的增强则是由于转录因子发生的变化。
三、乙肝小三阳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慢性HBV携带者多无症状,常处于免疫耐受期,除了为“大三阳”及病毒检测阳性,其它生长指标甚至病理指标均为正常,此期虽然不需要药物治疗,但需要定期检测和观察,及时发现疾病进展,对于携带者的研究也表明,有少部分携带者虽然肝功正常,但疾病仍然呈现进展过程,经过若干年之后,亦能进展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疾病进展,及时进行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欠佳、肝稍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病例症状、体征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ALT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四、专家对乙肝小三阳患者的建议
某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甚至非肝病专科医务人员,都普遍存在一种认识,那就是认为“上三阳”好而“大三阳”不好,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想法。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存在慢性乙肝携带者和慢乙肝患者,如果是携带者,意味着病情相对稳定,基本没有明显的肝功损害,可以承受正常的工作、学习任务;如果是慢性活动性或肝硬化患者,就必须进行治疗。所谓大、小三阳指的是乙肝免疫指标中e抗原阳性还是e抗原阴性,阳性者为大三阳,阴性者为小三阳,它只反映机体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并不代表病情轻重或传染性大小。病情轻重要看肝脏功能各项指标及肝脏影像、病理等指标,传染性大小要看血中病毒载量。因此,大三阳患者中有许多携带者暂时不需要治疗,但应定期复查,而小三阳患者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明确病毒是否阳性(即HBV-DNA是否阳性),肝功是否正常,肝脏影像检查是否有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征像。如果肝功异常,DNA阳性的“小三阳”是需要积极治疗的,千万不能用自己是“小三阳”而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