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鹅口疮反复发作如何治疗这个病
5028
一、鹅口疮反复发作是为什么
虽然说鹅口疮是很多婴儿会出现的问题,但是这会严重的影响到他们的一个生活,所以说家长们应该引起重视,当发现宝宝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要积极的帮助他们治疗,减少这些病痛。
鹅口疮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口腔粘膜霉菌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其病因是婴儿出生时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奶头、奶瓶消毒不彻底或营养不良;长期滥用抗生素致口腔内菌群失调;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均易导致感染。主要表现为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家庭护理要注意以下几点: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后,母亲均应洗手、洗乳头。
人工喂养者,对用过的奶嘴、奶瓶,应先用苏打溶液浸泡消毒半小时现清洗,煮沸消毒后备用。患儿的洗漱用具(脸盆、毛巾、漱杯等)和食具应单独使用,用毕煮沸消毒15分钟。宜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而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避免摄入过酸、过咸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同时多喂水,以清洁口腔,防止感染。制霉素口腔涂用的副作用不大,只是用久了抗药,效果降低。
二、宝宝鹅口疮的治疗误区
说到鹅口疮很多的新妈妈们不知道是什么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的身边,发病以后口腔内会出现白色的分秘物,带来很多的危害,发病后的症状特别的明显,需要妈妈们引起关注,接下来看看该病的症状主要有哪些呢。
1.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 ,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4.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4.轻症可见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重症则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取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钠一滴,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的菌丝和抱子。
鹅口疮是由霉菌引起的,它的特征是在口腔粘膜发生白点,可先见于舌面、颊部、软腭及硬腭,以后蔓延到咽、唇等处,如体质虚弱,或在应用多种抗生素或激素时,可使霉菌加速发展,以致可以波及食道、气管、鼻腔,甚至肺或肠道等处粘膜。白点高出粘膜面呈苔状,也可互相融合不像奶块那样容易拭去,用力拭去后白苔下面的粘膜粗糙出血。如注意口腔清洁,不滥用抗生素或激素,局部涂制霉菌素后治愈较快。
三、鹅口疮怎么消退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至的一种口腔疾病。多见于新生儿、婴幼儿、营养不良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其特点是在口腔黏膜,从两颊开始,牙龈、舌面、上颚、甚至咽部出现白色点状的白膜,样子很象奶块,但不易擦掉,用力的擦掉后会露出潮红的黏膜,并不出血。
要预防感染鹅口疮,首先要注意保持宝宝的口腔卫生,吃奶的宝宝在每次喂奶后喂一些温开水。其次,注意奶具的卫生与消毒,年长儿鼓励饭后用白开水漱口,早晚刷牙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以维持口腔的正常功能。
宝宝如果得了鹅口疮,用2%苏打液清洗口腔,清洗时动作宜轻柔,将口腔内有白点的地方全搽到,最好是在饭后1小时进行,以免引起呕吐。清洗后用棉签或棉球擦去口腔内的剩余药水和泡沫,然后涂制霉菌素溶液。涂药应该选在饭后1到2小时。
如果感染累及到消化道可以口服制霉菌素5—10万单位每天3次。
四、要怎么预防鹅口疮
先看看这些引起鹅口疮的念珠菌是怎么来的吧。这些肉眼看不见的霉菌主要来自产妇阴道、带菌的医护人员以及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奶瓶和尿布。宝宝的皮肤或口腔粘膜接触到这些被霉菌污染过的东西后就会引起局部的感染。
所以刚做母亲的产妇,和婴儿室医护人员应该注意个人卫生,母亲喂奶前应该洗手并用温水擦干净自己的奶头,医护人员每次接触孩子以前也要把自己的手洗干净;每次用奶瓶前要经过沸水消毒。
当发现宝宝的口腔里长出白色絮状物时,有的老人喜欢用手或布擦洗口腔,这样做是徒劳的,白斑过几天又会重新长出来。即使表面上擦掉了仍然有许多霉菌存在,到了一定时候又繁殖起来。由于弱碱环境不利于霉菌生长,故可用2%-5%的苏打水清洗口腔。其他方法如1%甘油或中药冰硼散涂口腔均有疗效。
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每毫升含制霉菌素5~10万单位的液体涂局部,每天3次即可,涂药时不要吃奶或喝水,最好在吃奶以后涂药,以免冲掉口腔中的药物。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要到医生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