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打些什么药好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2212

一、病毒性肝炎打些什么药好

 (1)α-干扰素(InterferonIFNα) 能阻止病毒在宿主肝细胞内复制,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治疗剂量每日不应低于100万U,皮下或肌注每日1次,亦有隔日注射1次者。疗程3~6个月。可使约1/3患者血清HBV DNA阴转,HbeAg阳性转为抗-Hbe阳性,HBV DNA聚合酶活力下降,HCV RNA转阴,但停药后部分病例以上血清指标又逆转。早期,大剂量,长疗程干扰素治疗可提高疗效。副作用有发热、低血压、恶心、腹泻、肌痛乏力等,可在治疗初期出现,亦可发生暂时性脱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但停药后可迅速恢复。

 (2)干扰素诱导剂 聚肌苷酸:聚肌苷酸(聚肌胞。Peoly I:C)在体内可通过诱生干扰素而阻断病毒复制,但诱生干扰素的能力较低。一般用量为2~4mg肌注,每周2次,3~6个月为一疗程;亦有采用大剂量(每次10~40)静泳滴注,每周2次者。对HbeAg近期转阴率似有一定作用。无副作用。近又合成新药Ampligen(Poly I:C·12U)是一种作用较聚肌胞强大的干扰素诱生剂。

 (3)阿糖腺苷(Ara-A)及单磷阿糖腺苷(Ara-AMP) 主要能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及核苷酸还原酶活力,从而阻断HBV的复制,抗病毒作用较强但较短暂,停药后有反跳。Ara-A不溶于水,常用剂量为每日10~15mg/公斤,稀释于葡萄液1000ml内,缓慢静脉滴注12小时,连用2~8周,副作用为发热、不适、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全身肌肉及关节痛、血粘板减少等。

单磷酸阿糖腺苷易溶于水,常用剂量为每日5~10mg/公斤,分为2次肌注,连续3~5周,或每日5mg/公斤,分2次肌注,连续8周。可使血清HBv DAN转阴,DNA聚合酶转阴,HBsAg滴度下降,HbeAg转为抗-Hbe。本品亦可能脉滴注。大剂量可产生发热、不适、下肢肌肉痉痛、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

 (4)无环鸟苷(Acyclovir)及6-脱氧无环鸟苷 选择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有较强的抗病毒活动,对人体的毒性较低。剂量为每日10~45mg/公斤静泳滴注,7~14日为1疗程。有部分抑制病毒复制作用。大剂量可引起肾功能损害,静脉炎、嗜睡、谵妄、皮疹、ALT增高等。

6-脱氧无环鸟苷口服吸收良好,可长期服用。

 (5)其它抗病毒药物 三氮唑核苷(ribavirin)膦甲酸盐、替诺福韦等,均在试用中。

 (6)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 如α-干扰素与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使用,有协同抗病毒作用,可增疗效,但毒性亦增大,α-干扰素与无环鸟苷、胶氧无环鸟苷、或与r-干扰素联合应用,均可增强疗效。

 (7)α-干扰素加强地松冲击疗法 在干扰素治疗前,先给予短程(6周)强的松,可提高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敏感性,从而增强疗效。但在突然撤停强地松时,有激发严重肝坏死的危险。

 (8 )核苷类的药物 ,拉米夫定(贺普丁),阿德福韦酯(贺维力,代丁,名正,阿甘定,阿迪仙,优贺丁),恩替卡韦(博路定),素比伏(替比夫定)

二、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各型肝炎病变基本相同,都是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和凋亡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肝细胞变性

水变性:在病毒性肝炎中很常见。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后细胞内水分较正常明显增多所致。镜下见肝细胞肿大、胞浆疏松呈网状、半透明,称胞浆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胀大呈球形,胞浆几乎完全透明,称为气球样变。肝窦因肝细胞肿胀而受压变窄。高度气球样变的肝细胞最终可发生溶解坏死(重型肝炎时肝细胞的变性往往不明显,很快就发生坏死崩解)。 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气球样变及嗜酸性小体(↑)

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坏死:多累及单个或几个肝细胞,散在于肝小叶内。镜下见肝细胞胞浆浓缩、颗粒性消失,呈强嗜酸性。进而除胞浆更加浓缩之外,胞核也浓缩以至消失。剩下深红色均一浓染的圆形小体,称为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 body或Councillman body)。

脂肪变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常发生在丙型肝炎。

 肝细胞坏死

1、点状或灶性坏死(spotty necrosis):肝小叶内散在的灶状肝细胞坏死。每个坏死灶仅累及1至几个肝细胞,同时该处伴以炎细胞浸润。

2、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常发生在肝小叶的界板处。镜下见一小群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伸入肝小叶,围绕和分隔单个或小群肝细胞。碎片状坏死是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的主要病变。

3、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是指坏死灶呈条索状向小叶内伸展构成中央静脉之间、门管区之间或中央静脉与门管区之间的桥状连接。坏死处伴有肝细胞不规则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后期成为纤维间隔而分隔小叶。常见于中、重度慢性肝炎。

4、亚大块坏死和大块坏死:特征是肝细胞大片坏死,可累及肝腺泡Ⅰ、Ⅱ、Ⅲ区。如仅有极少数肝细胞存活时称为大块坏死;当Ⅰ区有较多的小岛状排列的肝细胞残留时称为亚大块坏死。常见于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肝细胞凋亡

1、炎细胞浸润 肝炎时在门管区或肝小叶内常有程度不等的炎细胞浸润。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有时也见少量浆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等。

2、再生与增生 病毒性肝炎时,变性和坏死是主要的病理改变。在渡过急性期后,特别是慢性肝炎,还常见有再生与增生的改变。再生与增生属于修复反应,但有时使病情更趋复杂,如肝硬化。

三、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

甲型肝炎感染后机体可产生较稳固的免疫力,在本病的高发地区,成年人血中普遍存在甲型肝炎抗体,发病者以儿童居多。

乙型肝炎在高发地区新感染者及急性发病者主要为儿童,成人患者则多为慢性迁延型及慢性活动型肝炎;在低发地区,由于易感者较多,可发生流行或暴发。

丙型肝炎的发病以成人多见,常与输血与血制品,药瘾注射,血液透析等有关。

丁型肝炎的易感者为HBsAg阳性的急、慢性肝炎及或先症状携带者。戊型肝炎各年龄普遍易感,感染后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各型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可重叠感染先后感染。

1、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病毒主要通过粪便排出体外,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水苍蝇和食物等经口感染,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方式,通常引起散发性发病,如水源被污染或生食污染的水产品(贝类动物),可导致局部地区暴发流行。自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2~4周内的粪便具有传染性,而以发病前5天至发病后1周最强,潜伏后期及发病早期的血液中亦存在病毒。通过注射或输血传播的机会很少,唾液,胆汁及十指肠液亦均有传染性。

2、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的病毒携带者:①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②母婴垂直传播(主要通过分娩时产道血液,哺乳及密切接触,通过胎盘感染者约5%);③生活上的密切接触;⑷性接触传播[如果皮肤没有破损是不会传染}。此外,尚有经吸血昆虫(蚊,臭虫,虱等)叮咬传播的可能性。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各种体液(汗、唾液、泪乳汁、阴道分泌物等)中。急性患者自发病前2~3个月即开始具有传染性,并持续于整个急性期。HBsAg(+)的慢性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中凡伴有HBeAg(+),或抗-HbcIgM(+),或DNA聚合酶活性升高或血清中HBVDNA(+)者均具有传染性。

3、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而以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为主,且母婴传播不如乙型肝多见。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体液中。

4、丁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是HDV的保毒宿主和主要传染源。

5、戊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及亚临床型患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四、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各型肝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甲型肝炎为2-6周(平均一个月);乙型肝炎为6周~6个月(一般约3个月);丙型肝炎为5~12周(平均7.8周)。

 急性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病程可分为3个阶段。

1、黄疸前期:多以发热起病,伴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甚或呕吐常有上腹部不适、腹胀、便泌或腹泻;少数病例可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或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尿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尿色呈红茶样。肝脏可轻度肿大,伴有触痛及叩击痛。化验:尿胆红素及尿胆原阳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 ferase, ALT)明显升高。本期一般持续5(3~7)天。

2、黄疸期 尿色加深,巩膜及皮肤出现黄染,且逐日加深,多于数日至2周内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在黄出现后发热很快消退,而胃肠道症状及全身乏力则见增重,但至黄疸即将减轻前即迅速改善。在黄疸明显时可出现皮肤搔痒,大便颜色变浅,心动过缓等症状。儿童患者黄疸较轻,且持续时间较短。本期肝肿大达肋缘下1~3cm,有明显触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例且有轻度脾肿大。肝功能改变明显。本期持续约2~6周。

3、恢复期:黄疸消退,精神及食欲好转。肿大的肝脏逐渐回缩,触痛及叩击痛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约持续1~2个月。

4、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起病大多徐缓,临床症状较轻,仅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区痛和腹胀,溏便等症状,多无发热,亦不出现黄疸。肝常肿大伴触痛及叩击痛;少数有脾肿大。肝功能改变主要是ALT升高。不少病例并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时被发现。多于3个月内逐渐恢复。部分乙型及丙型肝炎病例可发展为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

1、慢性迁延型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达半年以上,仍有轻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等症状,多无黄疸。肝肿大伴有轻度触痛及叩击痛。肝功检查主要是ALT单项增高。病情延迁不愈或反复波动可达1年至数年,但病情一般较轻。

2、慢性活动性肝炎:既往有肝炎史,目前有较明显的肝炎症状,如倦怠无力、食欲差、腹胀、溏便、肝区痛等面色常晦暗,一般健康情况较差,劳动力减退。肝肿大质较硬,伴有触痛及叩击痛,脾多肿大。可出现黄疸、蜘蛛痣、肝掌及明显痤疮。肝功能长期明显异常,ALT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丙种球蛋白及IgG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自身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可出现阳性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可增多而补体C3、C4可降低。部分病例出现肝外器官损害,如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慢性肾小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等。

 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 亦称暴发型肝炎。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病程短(一般不超过10天)。患者常有高热,消化道症状严重(厌食、恶心、频繁呕吐,鼓肠等)、极度乏力。在起病数日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行为反常、嗜睡、烦躁不安等)。体检有扑翼样震颤。肝臭等,可急骤发展为肝昏迷。黄疸出现后,迅速加深。出血倾向明显(鼻衄、瘀斑、呕血、便血等)。肝脏迅速缩小。亦出现浮肿。腹水及肾功不全。实验室检查:处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纤维蛋白原减少。血糖下降;血氨升高;血清胆红素上升,ALT升高,但肝细胞广泛坏死后ALT可迅速下降,形成“酶胆分离”现象。尿常规可查见蛋白及管型,尿胆红素强阳性。

2、亚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初期类似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但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高度乏力,厌食、频繁呕吐、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升达>171.0μmol/L(10mg/dl),常有肝臭,顽固性腹胀及腹水(易并发腹膜炎),出血倾向明显,常有神经、精神症状,晚期可出现肝肾综合征,死前多发生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并发症。肝脏缩小或无明显缩小。病程可达数周至数月,经救治存活者大多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实验室检查: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胆红素声速升高,ALT明显升高,或ALT下降与胆红素升高呈“酶肝分离”;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丙种球蛋白增高;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胆固醇酯及胆碱脂明显降低。

3、慢性重型肝炎 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程中病情恶化出现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预后极差。

淤胆型肝炎

亦称毛细胆管型肝炎或胆汁瘀积型肝炎。起病及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黄胆型肝炎,但乏力及食欲减退等症状较轻而黄疸重且持久,有皮肤瘙痒等梗阻性黄疸的表现。肝脏肿大。大便色浅转肽酶、碱性磷酸酶以及5-核苷酸酶等梗阻指标升高。ALT多为中度升高。尿中胆红素强阳性而尿胆原阴性。

话题评论:

未登录服务分享会员
未登录

娱乐话题推荐:

  • 跑步前怎么放松肌肉跑步前的热身运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跑步来锻炼自己的身体,但是有一些人在跑步以后,肌肉就会变得非常的酸痛,所以没有办法一直坚持下去,这就是因为你在跑步之前没有很好的放松自己的身体,没有做一些热身的运动所造成的,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跑步前怎么放松肌肉,想要了解的人就跟
  • 户外活动都有哪些户外运动的注意事项
    一、户外活动须知及注意事项一、基本事项虽然远足并不需要特别的技巧,但如果有适当的训练和准备将有助应付大自然多端的变化,以及减少意外发生的机会。本文所提供的安全指引和紧急事故应变措施可帮助远足者减少意外的发生,促进远足安全。二、领队须知1
  • 跑完步嘴唇发紫是怎么回事跑完步嘴唇发紫应该怎么办
    跑步是很好的锻炼方式,经常跑步可以使肌肉放松,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而且跑步也是很好的减肥方式,对于塑造一个相对完美健康的体态有很好的帮助。不过,有的人跑完步嘴唇发紫,这会让他们很担心,那么出现跑完步嘴唇发紫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发生了应该怎么
  • 教你快速减肥方法拥有完美身材
    一、快速减肥小妙招有哪些快速减肥方法小妙招有很多,很多的时候这些都是很方便也很健康的,值得我们选择,特别是对于晚饭的要求,晚餐一定要少吃,热量高的食物也要避免,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减肥的小方法吧。1.要乐观面对肥胖或许让你非常苦恼甚至自卑,但是,要
  • 哮喘适合的运动有哪些哮喘病人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一、适合哮喘儿童的体育运动有哪些呼吸体操能增加小儿呼吸气量,提高肺活量,减少和防止哮喘复发。具体方法如下:一、患儿仰卧,两手置于腹部,两腿伸直,放松。用口缓慢呼气,呼气末双手加压腹部,并收缩腹肌,将气道残留气体呼出排尽为止。随后用鼻吸气,渐渐扩张胸廓,两
  • 怎么学会游泳_游泳都有什么好处
    一、经常游泳都有什么好处能预防和治疗关节炎等方面的疾病不少先进国家的医院及疗养院,游泳又能改善四肢的血液循环和机体的新陈代谢对减轻骨组织增生和肌肉酸痛、关节僵直、动作缓慢等很有帮助。目前。都采用游泳疗法来治疗关节炎等方面的疾病。护肤水对
  • 应该怎么增加背部肌肉呢男人这样做拥有完美身材
    一、主要的背部肌肉包括1、竖脊肌又称骶棘肌,包括髂肋肌、最长肌、棘肌,是负责伸躯干的主要肌肉(使躯干后部靠近双腿后部)。在硬拉和山羊挺身等动作中,竖脊肌会积极参与。2、背阔肌背阔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肩部伸展、内收、内旋。在所有拉类动作
  • 俯卧撑练胸肌方法_做俯卧撑练胸肌注意事项
    一、俯卧撑练胸肌方法铁牛耕地式用拳或用手掌作为支撑点。双手撑地,双臂张开,与同宽。双脚趾着地,双手双脚平行。头向斜前方顶,前脚掌、双手、颈、腰一齐用力,同时腰下塌,贴着地皮。然后臀部上翘,腰再下塌,身体后拉,整个动作完成。斜前斜后的动作反复做即可
  • 饭后运动有哪些注意事项饭后可以做哪些运动
    一、饭后多久可以快走运动饭后多久可以快走饭后半个小时:在这半个小时,以休息为主,静坐与家人朋友一起饭后的聊天,多聊些茶余饭后的开心的话题。既保持良好的心情,又保障了食物的最佳消化。饭后1到1.5个小时:这个时候,食物的消化的最高峰基本过去了
  • 学蛙泳换气的技巧是哪些游泳的注意事项是哪些呀
    一、学蛙泳换气的技巧水中闷气手扶池边、同伴或教练的手蹲下,使头没入水中练习闷气,若干时间后站起,进而不需保护自行练习同行。闷气时间越长越好。若头部感到不适,既应终止练习,以免引起伤害胸闷是因水中有压力。读秒,在陆上学员一但受不了后“啪”一声,用口
  • 六款最适合春季的养生运动
    春季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一个养生运动的季节。那么春季的时候做什么运动养生好呢?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越来越多的男性朋友走出家门,奔向运动场。那么,有哪些运动适合男性春季呢?1、春游春游也是春季健身的一种好方式,利用双休日和亲朋好友一起郊外踏青
  • 女生举杠铃深蹲的好处_女生深蹲该怎样做
    一、女生举杠铃深蹲的好处有哪些不管是对男人和女人来说,不管有没有时间,有没有经济能力,都应该坚持锻炼身体,因为这不仅仅关系着我们是否能有一个完美的体型,更重要的是坚持锻炼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而对于运动方式的选择,大多数人们可能会更倾向于用一些简单的运动
  • 怎样健康的运动养生运动养生要注意什么
    一、三种运动养生运动与健康登高登高是最适合初秋养生的一项运动。秋高气爽,山上空气清新,绿树浓密,一路上山,沉醉美景,心旷神怡,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瞬间就能得到清除,登高是怡心养性的好方法。此外,登高运动能够增加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增强血液循环,
  • 俯卧撑的好处,俯卧撑的注意事项
    一、以下是几种适合女性做的俯卧撑类型1、基本的俯卧撑俯身双手撑地,两手之间保持比肩膀略宽的距离,屈臂直至胸部接近触及地板。注意,在屈臂时保持手臂贴紧身躯。身体达到最低点时略作停顿,然后迅速撑起。无论做俯卧抑或撑起的动作时,身体都要保持一条直线。因
  • 呼啦圈能减肥吗了解呼啦圈减肥时的注意事项
    一、转呼啦圈能减肥吗转呼啦圈减肥真的有用吗?呼啦圈是可以有减肥效果的,转呼啦圈是一个持续的活动才能够达到减肥的效果,从而达到有氧运动的阶段,这样就可消耗身体储存的脂肪及过多的热量。加上转呼啦圈不可以帮助肠道的蠕动,促进肠胃的消化,也有助于畅通排便
  • 肌肉放松有哪些作用如何提高肌肉放松能力的方法
    一、运动后肌肉放松的作用1.增长肌肉力量,促进肌肉发展肌肉力量来源于完成动作时各肌群收缩的合力,各肌群之间的协调性如何则是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对抗肌不能放松,主动肌的力量就会被对抗肌抵消一部分甚至全部。从生理学方面分析,肌肉的紧张与放松是在大脑
  • 怎么学会游泳游泳学憋气和换气
    一、初学者学游泳有何技巧装备要准备充分初学游泳由于很多事情都无法预测,常常忘记或者忽略带一些小东西。比如带个游泳帽什么的,眼镜也是要的。换洗的衣服和洗漱用品。而且市面上好像还有保护耳朵的东西,但是有的人也是不建议用的。反正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自
  • 卡路里消耗,卡路里的计算
    一、食物中含有的卡路里坚果类:一盘生花生仁重100g,含热量563kcal,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的含量分别是24.8、0.4和5.5g。一盘炒瓜子重100g,含热量320.3kcal,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的含量分别是11.7、27.5和2.5
  • 跳绳减肥有哪些好处跳绳前如何准备
    现实生活中非常的人有很多,可以让我们减肥的方法也非常多,跳绳就是其中的一种减肥方法,每天坚持跳绳10分钟相当于慢跑半个小时,跳绳减肥的好处有很多,不光可以减肥还可以增加我们的抵抗力,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运动方式。跳绳有益身心跳绳不光可以让我们减肥,还可以有益我
  • 运动后肌肉酸痛应该怎么办呢4种方法有效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
    一、运动后肌肉酸痛怎么办呢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主要靠肌肉的收缩来完成。肌肉收缩需要能量,这能量主要依靠肌肉组织中的糖类物质分解来提供。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如人体处于静息状态时,肌肉中的糖类物质直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但人体在剧烈活动时,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