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放疗是什么意思化疗放疗对人体的影响
1499
一、化疗是什么
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手术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只对治疗部位的肿瘤有效,对于潜在的转移病灶(癌细胞实际已经发生转移,但因为目前技术手段的限制在临床上还不能发现和检测到)和已经发生临床转移的癌症就难以发挥有效治疗了。而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手段,无论采用什么途径给药(口服、静脉和体腔给药等),化疗药物都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的绝大部分器官和组织。因此,对一些有全身播撒倾向的肿瘤及已经转移的中晚期肿瘤,化疗都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适应于:对化疗敏感,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恶性肿瘤,通过规范的化疗可能治愈恶性肿瘤。比如小细胞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绒毛膜癌、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等;敏感或相对敏感的恶性肿瘤,手术前或手术后化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姑息化疗。
二、放疗是什么
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放射线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大约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疗,约有40%的癌症可以用放疗根治。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放射疗法虽仅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发展较快。在CT影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帮助下,现在的放疗技术由二维放疗发展到三维放疗、四维放疗技术,放疗剂量分配也由点剂量发展到体积剂量分配,及体积剂量分配中的剂量调强。现在的放疗技术主流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包括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包括X刀(X-knife)、伽玛刀(Y刀)和射波刀(Cyber Knife),X刀、伽玛刀和射波刀等设备均属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范畴,其特征是三维、小野、集束、分次、大剂量照射,它要求定位的精度更高和靶区之外剂量衰减的更快。
三、放疗化疗的区别
放疗和化疗有什么区别,主要在于这几点:
(1)使用范围
放疗是局部治疗,如鼻咽癌、乳腺癌、脑瘤等等。
化疗的使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全身范围控制癌细胞的转移。
(2)副作用不同
放疗的副作用要小于化疗,表现为局部反应,主要有过敏、脱发、骨髓抑制、皮肤红肿(烧灼感)、咽喉肿痛等。
化疗不仅有局部反应,如过敏、溃疡、红肿等,还有全身反应有:骨髓抑制(白细胞、红细胞下降)、贫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瘦、乏力、失眠、骨骼疼痛、抑郁、厌油腻、焦虑等。
(3)治疗时间不一样
一次放疗的时间一般只要几分钟、十几分钟,无需住院。
化疗如果需要注射的话,时间比较长,由于化疗副作用表现大,很多患者在化疗期间还必须住院。
除此之外,放疗和化疗还有一些其他的区别,比如治疗方式不一样,医保报销制度也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等等。
四、化疗放疗对人体的影响
身体衰弱患者
可出现周身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出虚汗、嗜睡等。
免疫功能下降
化疗药物可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免疫功能指标如E-玫瑰结试验、CH50、C3补体、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白介素II…等,在化疗后均可不同程度地较化疗前下降。大部分抗肿瘤化疗药物有免疫抑制作用。
骨髓抑制
大多数化疗药物均可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甚者红细胞、血色素下降等。
消化障碍
食欲下降、饮食量减少、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很多化疗药物通过刺激胃肠道粘膜引发上述症状。
炎症反应
发热、头晕、头痛、口干、口舌生疮等。
心脏毒性
部分化疗药物可产生心脏毒性,损害心肌细胞,患者出现心慌、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气短等症状,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心电图检查可出现T波改变或S-T段改变等。
肾脏毒性
有些化疗药大剂量可引起肾功能损害而出现腰痛、肾区不适等。
肺纤维化
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博莱霉素等可引起肺纤维化,拍胸片可见肺纹理增粗或呈条索状改变。对既往肺功能差的患者来说更为危险,甚者可危及生命。
静脉炎
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病变的血管颜色变成暗红色或暗黄色,局部疼痛,触之呈条索状。严重者可导致栓塞性静脉炎,发生血流受阻。
神经系统毒性
主要是指化疗药物对周围末梢神经产生损害作用,患者可出现肢端麻木,肢端感觉迟钝等。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酰胺、诺威本等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毒副反应。
肝脏毒性
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均可引起肝功能损害,轻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可出现肝区不适。甚者可导致中毒性肝炎。
膀胱炎
异环磷酰胺、斑蝥素、喜树碱等可使病人出现小腹不适或胀痛、血尿等一系列药物性膀胱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