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很疼怎么办为什么会胃出血
3997
一、胃出血很疼怎么办
1、一般治疗大出血患者宜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头侧位,以免大量呕血时血液反流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禁食。少量出血可适当进流食,对肝病患者忌用*、*类药物。应加强护理,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及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通路,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和心电图监护。
2、补充血容量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收缩压低于90mmHg时,应立即输入足够量全血。肝硬化患者应输入新鲜血。开始输液应快,但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者输血输液不宜过多过快,否则可导致肺水肿,最好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如果血源困难可给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
3、止血措施,止血措施分为药物治疗、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内镜直视下止血、血管介入技术,和手术治疗,其中最保守的就是药物治疗,下面我们来了解药物治疗的所用药物有哪些:
近年来对消化性溃疡疗效最好的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或雷尼替丁,或雷尼替丁在基层医院亦较常用。上述三种药物用药3~5日血止后皆改为口服。
对消化性溃疡和糜烂性胃炎出血,可用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冰盐水100ml口服或作鼻胃管滴注,也可使用凝血酶口服应用。
凝血酶需临床用时新鲜配制,且服药同时给予H2受体拮抗剂或奥美拉唑以便使药物得以发挥作用。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垂体后叶素是常用药物,但作用时间短,主张小剂量用药。患高血压病、冠心病或孕妇不宜使用。有主张同时舌下含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80年代以来有采用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好。
二、如何判断胃出血的发生
胃出血症状多以呕血和便血为主。患者呕血前有恶心感,便血前有便意感,便后双眼发黑、心慌,甚至晕厥,面色苍白、口渴、脉快无力,血压下降等,具体症状如下:
一、发热。患者出现发热现象,一般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
二、其他全身伴随症状。若患者出血速度慢且血量少时,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仅在长时间出血后出现贫血。若出血量多又快,则会出现头晕、眼花、神疲乏力、腹痛腹泻、心跳过速、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三、呕血和黑便。胃出血症状多以呕血和便血为主。患者出血后因血液刺激引起恶心呕吐便可有呕血,便血前有便意感,便后双眼发黑、心慌,甚至晕厥、面色苍白、口渴、脉快无力,血压下降等。患者均有呈柏油样黑粪。一般而言,当出血量大时,有黑便又有呕血;而当出血量小时,常常仅有黑便。如果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呕血较少见。
以上症状就可以判定为是胃出血了,在被胃出血的疾病折磨初期,必须要注意及时的选择专业正规的医院来检查治疗,与此同时,在明确疾病后,及时的选择好的医院对症治疗,这样才能让大家将疾病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让大家更好的健康生活。
三、如何预防胃出血好
1.规律饮食,不要暴饮暴食,按时吃饭.,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纤维性食物,多饮水。
2.保持情绪的良好,不要悲观,胃是最受情绪影响的器官之一。
3.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等。
4.生活规律,避免熬夜。
5.减少诱发因素,包括戒烟、不饮烈性酒,加强自我保健,注意生活饮食规律。同时,尽可能少服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如必须服用,应加服H2受体拮抗剂或碱性抗酸剂、胃粘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等。
6.凡溃疡病复发次数多、溃疡愈合慢、曾出现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幽门梗阻)的病人应坚持维持治疗。
7.对年龄大、全身有较严重的伴随疾病或需经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的患者,应给予维持治疗。
8.对有溃疡病复发症状者,原则上应进行胃镜检查,以确定是否复发、是否仍为良性溃疡。要警惕极少数良性胃溃疡在反复破坏和再生的慢性刺激下发生恶变。
9.在认真进行维持治疗的同时或停药后不久即出现溃疡病复发者,应及时去医院复诊,了解是否又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或伴有其他疾病,以免耽误诊断和正确治疗。
四、导致胃出血的因素有哪些
1.上胃肠道疾病
(1)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综合征、胃手术后病变等。
(3)空肠疾病。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2.门静脉高压
(1)各种肝硬化失代偿期。
(2)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3.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或肝动脉瘤破入胆道。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4.全身性疾病
(1)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
(2)尿毒症。
(3)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弹性假黄瘤等。
(4)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或其他血管炎。
(5)应激性溃疡败血症。创伤、烧伤或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脑病变,肺气肿与肺源性心脏病等引起的应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