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的宝宝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咳痰有哪些危害
2231
一、咳痰的种类
痰的主要来源是气管、支气管腺体和杯状细胞的分泌物。在正常情况下,呼吸道的腺体不断有小量分泌物排出,形成一层薄的粘液层,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并能吸附吸入的尘埃、细菌等微生物,借助于柱状上皮纤毛的摆动,将其排向喉头,随咳嗽咳出,或被咽下。所以一般不感觉有痰。在呼吸道的反复感染、异物、过热过冷的空气、刺激性气体、香烟或过敏因素的刺激下,支气管分泌大量痰液。按痰的性质,可分成以下几种:
1 白色泡沫粘液痰:多见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2 黄色脓样痰:为化脓性感染所致。
3 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的特征。
4 铁锈色痰:是肺炎双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的典型特点。
5 果酱样痰:肺吸虫病的典型表现之一。
6 清水样痰伴有“粉皮”样囊壁:是肺包囊虫病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7 大量脓性泡沫痰:是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的典型特点。
8 黑色或灰白色痰:多见煤尘肺和各种矽肺。
9 咳铁锈色痰: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呼吸道的痰液可以有化痰、祛痰、拔痰、涤痰等方法;
二、不同颜色的咳痰代表着不同的疾病
一、白痰可排除慢性支气管炎
⒈“咳嗽也有很多情况,带颜色的一般都是炎症引起。如果几个月来一直咳出含量不等而且带颜色的痰,就可能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了,如果痰是清澈透明或白色的,可能是空气污染造成的刺激或病毒感染,不大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
⒉“从中医角度出发,像风寒咳嗽的痰往往呈稀白色且有小泡沫出现,这是一个临床很有效的衡量标尺。”风寒咳嗽即是着凉咳嗽,这种咳嗽较重,痰较清稀,发热往往伴怕冷,不出汗,咽部发红等症状。医生们普遍认为,白色的痰往往代表受到的刺激还比较“单纯”,不是太严重。
二、黄痰与“热”相关表示受感染如果痰很黏稠、量多、黄色很浓或带有绿色,表示人体已经受到感染,如细菌性感染、化脓性感染等。“风热类咳嗽多是黄黏痰,而燥热类的痰也是比较黄稠且很难咳出来,没有气泡产生。”像风热类咳嗽常伴发热汗出,咽痛,吐黄稠痰,鼻流黄浊涕,舌质偏红苔。如果吐黄痰的同时人体伴随发热则可以肯定是感染,至于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则要根据发病时间长短、病情轻重程度以及相关化验结果等进一步确诊。
三、红痰为出血需紧急处理红色的痰毋庸置疑肯定是痰中带血迹。医生提醒:任何出血性咳嗽都是需要紧急处理的症状,虽然用力激烈地咳嗽也会使得喉咙后面的微血管破裂而导致出血,算不上很严重的事,但碰到出血性咳嗽现象最好还是请专业医生诊断。
四、粉色痰且带泡预示肺水肿咳嗽时会咳出气泡而带有粉红色泽的痰,且同时有呼吸短促的现象发生,感觉像溺水般,很可能是肺水肿病征的*,当心力衰竭导致肺部充满液体时,肺水肿就出现了。
五、锈色果冻状痰应为肺炎如果所咳出的痰呈红褐色或是锈色、或咖啡色,且为果冻状,则病因应该是肺炎球菌导致的肺炎,患这种病时,往往同时伴有胸痛和发烧。
六、没痰光干咳或是误吸异物“如果儿童突然发生干咳情况,要警惕其是否吸入整颗花生、大的硬糖果或零件之类的物体,这些异物都会塞住局部空气通道。这时候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儿童不断咳但始终咳不出东西,他们不会准确反馈情况,必须靠家长警惕判断送医。”
三、一岁宝宝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
1、山药粥:将山药加工成稀糊状,倒入锅中,放火上烧,同时要不停地搅动,烧开即可。宝宝最好在空腹时食用。山药健脾胃、补肺气,此方最适合婴幼儿食用,不但能止咳治哮喘,还对厌食、虚汗多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银耳雪梨冰糖水。银耳有益气清肠的作用, 冰糖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化痰。
3、川贝蒸雪梨。因为梨本身就具有润肺的功效,川贝有止咳的功效。一般吃到一两次,基本咳嗽就能好起来。 4、百合粥。健脾补肺,止咳定喘。适用于小孩肺阴受损,脾气虚馁,乃致咳嗽气喘,饮食减少等。
5、萝卜汤:此方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治疗风热咳嗽、鼻干咽燥、干咳少痰的效果很好。
6、梨: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主治热病伤津、热咳烦躁等症。
7、蒜:有化痰止咳之功效。
8、箩卜:能化痰消胀气。
9、茼蒿:功效暖胃、养肠、利肠胃、化痰浊。
四、宝宝的咳痰会不会自愈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很多家长为了让宝宝少摄入一些“毒”,总是希望宝宝在生病时能自愈,他们认为,让孩子自愈是最好的治疗方式。那么,宝宝喉咙里有痰能自愈吗?
和成年人相比,宝宝的呼吸系统发育得并不完善,加上自身的免疫力还比较弱,一受凉就容易感冒,还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等。
这些呼吸道疾病容易引起宝宝咳嗽甚至有痰,如果家长放任不管,不及时帮助宝宝将喉咙里的痰排出来的话,容易引发更多的呼吸道疾病,也容易造成宝宝呼吸道被堵、呼吸不顺畅,甚至威胁生命。
因此,宝宝喉咙有痰是不能自愈的,家长应该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宝宝排痰。比如不严重的,可以给宝宝制作一些化痰止咳的食物;情况严重的,应该立即带宝宝去 检查,并根据医生的指导服用相关药物。为了宝宝的安全还需要宝妈们一定要谨遵医生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