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和化疗有什么区别6种放疗常见的副作用
1255
一、放疗和化疗有什么区别
1、治疗的本质不同:放疗相当于物理治疗,俗称“烤电”。就是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照射肿瘤,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而化疗则是化学形式,常用静脉注射、口服或其他形式将化疗药物进入体内来杀灭肿瘤。
2、适应病症不相同:放疗一般是局部的,比较局限,多用于术前放疗,起到将肿瘤缩小的目的。化疗范围较广,可用于全身,目的是抑制癌细胞的扩散。
3、副作用不同:放疗多以局部反应为主,如皮肤野红肿、咽喉肿痛、咽喉干等。化疗则多出现骨髓反映、胃肠道反映等全身反映。
总结:
化疗:化疗是药物治疗,利用药物在全身范围控制癌细胞的转移的治疗方法,治疗范围广泛,但化疗药物一般都有毒性反应,副作用大多为影响胃肠道功能及造血功能,患者大多会出现恶心呕吐,掉发,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等。
放疗:放疗俗称电疗,是利用高能放射线灭杀癌细胞的治疗方法,治疗范围比较局限,但局部控制效果较好。其副作用大多为局部皮肤反应,血象变化,局部粘膜反应等。
二、放疗常见的副作用
1、厌食、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肿瘤放疗时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大多数是因为放疗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防治办法:卧床休息,多饮水,以利代谢物的排泄。少食多餐,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口服维生素B6、灭吐灵等可减轻恶心。如呕吐严重可肌肉注射灭吐灵等药物。
厌食常为放疗中较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如因放疗引起的食欲不振,可服用维生素B6及助消化药和开胃药,也可选择食用开胃食品山楂等。
上述症状较重、处理效果不佳,可考虑输液或停止放疗。
2、发热
放疗过程中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多方面。放疗本身造成的组织损伤,尤其是肿瘤组织坏死吸收;血象下降、免疫功能减退也易合并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热;联合化疗或其他免疫增强药等可使发热加重。
因此出现发热,首先寻因。
低于38℃的发热,可不用退热药物,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促其排汗、排尿,多能耐受并稳定至正常。
如体温超过38℃,引起明显头痛或全身不适,应使用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剂等,也可用湿毛巾行头部冷敷,待进一步明确发热原因后再做相应处理。
如体温持续升高达38.5℃以上,应暂停放疗,稳定病情,静脉输液给予支持,必要时应用抗生素、维生素及适量肾上腺素。
3、外周血象下降
造血系统对放射线高度敏感,部分患者在放疗中可出现外周血象下降。
原因是放疗时骨髓内各种造血细胞的分裂繁殖受到抑制,向周围血中释放的成熟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射线对生成这三种细胞的前体细胞的放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而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寿命很短,因此外周血中计数很快下降,而红细胞的生产时间很长,贫血出现较晚。
患者接受放疗时,尤其是照射较大范围的扁骨、骨髓、脾及大面积放疗,如全肺放疗、全骨盆放疗、全腹放疗。造血系统受影响导致全血细胞下降,如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
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并有一定的危害,如患者自觉全身乏力,易导致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有出血倾向,导致内脏、颅内出血致死亡。
当白细胞小于3×109/L,血小板小于70×109/L时应暂停放疗,升血对症治疗,血象恢复后再开始治疗。不过,当放射野较小,如垂体瘤的放疗或放射野未包括造血系统时,如颈部的放疗、四肢软组织的放疗,如果白细胞在小于3×109/L,但大于 2×109/L,血小板小于70×109/L,但大于50×109/L时,仍可继续放疗,但应严密监测血细胞的变化。
放疗期间应每周检查血象一次。
单纯放疗一般不易引起明显的血象下降,下降的多少与照射野大小、部位等因素有关。放疗中应加强饮食营养,促进造血功能,食物宜高维生素、高蛋白。
升高血象的药物,如升白细胞药物鲨肝醇、利血生、维生素B4。有感染危险者,可应用粒细胞集落因子使白细胞数量迅速回升。还可采用成分输血或输新鲜全血。
白细胞下降明显者注意预防感染,血小板减少者注意有无出血向,防止损伤。对于血象下降严重者,应停止放疗,及时纠正,应抗生素预防感染。
4、放射治疗区的皮肤损伤
放射性皮肤损害是放疗中和放疗后经常遇到的问题,好发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皮肤薄嫩和多皱褶的部位。
放射性皮损的发生除了与局部皮肤的解剖结构有关外,还与照射总剂量、分割剂量、总疗程时间、射线种类、外界气候条件及患者的自我保护等因素有关。
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要保护好放射区的皮肤:内衣要宽松、柔软,不要在照射野内粘贴胶布、涂抹红汞、碘酒等刺激性药物,不用肥皂等碱性物质清洗局部,不要曝晒等。
(1)皮肤瘙痒
照射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烧灼感和刺痒感时,可用手掌轻轻拍打局部皮肤。涂0.2%冰片淀粉或消毒干燥的滑石粉,在此期间患者应将放射野内皮肤暴露、透气并保持干燥,忌用凡士林软膏或湿敷。放射野内皮肤尽量减少涂抹肥皂和用力搓擦。忌用手挠抓,以免加重局部皮肤的损伤。
(2)皮肤脱皮、糜烂、渗出
放疗期间定期检查放射野内的皮肤反应,一旦出现皮肤红肿或干性脱皮,可停照2~3日以避免皮肤损伤进一步发展而产生湿性脱皮。
照射区域的皮肤出现充血、水肿甚至出现渗液和糜烂时,应暂停放疗。
要保持患部清洁,严防感染,用含抗生素和地塞米松软膏,如氯地霜外敷或用硼酸溶液湿敷以使皮损尽快愈合恢复治疗,可用庆大霉素、康复新湿敷后行暴露疗法,可起到抗感染、消除炎症、水肿、加速病损组织修复的作用。
禁止使用酒精擦拭。对于皮肤破溃同时合并的细菌感染,若较轻较局限,可外用抗炎药膏,如红霉素、氯霉素软膏;当感染较重时,可肌注或静点抗炎药物。
5、口咽疼痛、口干
嘱患者多饮水,进食温热软饭,以减轻食物刺激,必要时饭前用0.2%普鲁卡因液含漱,以达到表面麻醉,利于进食的目的。
采用庆大霉素24万U,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0mL雾化吸入,每日2次。
疼痛严重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液体,以保证机体营养供给。
正常人的唾液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尤其是腮腺分泌的,以保持口腔湿润,帮助食物的消化,而患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上述腺体大都在放射野内。在接受了高剂量的放疗后,正常腺体的腺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唾液,唾液变得少而粘稠,故病人会觉得口干。
这种情况在放疗中便开始出现并可能伴随终生。虽然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可以使唾液分泌功能恢复正常,但可以在放疗中注意、多饮水、补充营养等使症状减轻。
6、脱发
放疗使用的高能射线穿透能力很强,而人的头颅大小有限,所以射线完全可以穿透。只要头颈部照射野内有头发或射线通过的路径上有头发,那么射线对头发毛囊的生长都会有影响,达到一定剂量后就会引起脱发。
放疗引起脱发后头发还会再长出来,不过每个人头发长出来的时间不同。
三、癌症患者放疗后注意哪些饮食宜忌
肿瘤患者放疗后,临床常见口干舌燥,苔红光剥,脉弦细数等邪热伤津之证。由于放射治疗肿瘤部位不同,饮食选择也有差异。
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应多服滋阴生津、清热降火之品,如苦瓜、胡萝卜、番茄、莲藕、海蜇、白菜,主食以半流质或烂软食物为宜。
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可发生肺部放射性纤维变性,肺功能减弱,出现气急、胸闷、咳嗽症状,故应多服滋阴润肺、补气养血、止咳化痰之品,如冬瓜、丝瓜、香菜、菠菜、核桃仁、白木耳、香菇、燕窝等。
腹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应多服健脾和胃、养血补气之品,如薏苡仁粥、山楂、鸡蛋、猪肝及清炖甲鱼、鲜鱼等。
放疗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下降,故要加强营养,多食鸡、鱼肉等,可采取煮、烧、蒸的方法烹制,还可选择含铁较多的食品,如动物的肝、肾、心和瘦肉、蛋黄等。
四、如何理性的看待放射治疗
尽管目前的放疗技术和肿瘤治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根据IEAE的最新统计数据,估算2005年—2025年的20年间,在发展中国家将有1亿癌症患者需要放射治疗,但目前仅有20%—25%的需要放射治疗癌症的患者能接受放射治疗,将来可能更差。
70%的肿瘤有放疗空间和条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的统计,约有45%的恶性肿瘤可被治愈,其中手术贡献率为22%,放疗贡献率为18%,化疗贡献率为5%。2012年欧美发达国家统计数据表明,肿瘤患者中60%—70%应接受放疗。
放疗技术发展到今天完全可以跟手术并驾齐驱,但治疗本身不开刀、不出血,风险更低。除了胃肠道、腔道手术,常规手术有绝对优势的空间切除以外,70%的肿瘤在不同的时间和阶段都有放疗的空间和条件。
放疗还不被大多数人所认知
在日本,每年早期肺癌患者采取放射治疗的有几千例,而在我国100例都不到。许多选择放射治疗的患者多数是已经到了晚期没法救治的,本来病人就已经很痛苦了,再采取放疗更受不住。现代放疗已经完全告别了敌我难分的“*时代”,而是进入了精、准、狠的“*时代”。以前医生为了减少放疗的副作用,往往采用多次小剂量放射的方式,而现在医生敢于“加大火力”打击肿瘤,即加大剂量,减少次数,缩短病人的放疗时间。效果也比过去好得多,副作用也小。
放疗必须要有严格的质量保证
放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病人体位固定、模拟定位影像获取,靶区确定和器官勾画,计划设计与计算和实施治疗等步骤。每一个过程中所使用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计划设计的不确定度大小,治疗方式与方案的正确选择,治疗实施阶段的操作质量和重复的稳定度等必须有准确的评价、校准和控制保证措施。这些过程的误差和不确定度可以独立存在也可能互相影响,任何一部分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治疗的失败。因此,开展放射治疗必须从最初就制定严格的整体质量评估和控制措施及质量保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