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口腔的症状感染艾滋病有这些常见症状
3662
一、艾滋病口腔症状有哪些呢
一、白色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病是艾滋病最常见的口腔表征。在高危人群中如性乱行为、*、静脉输血史者,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是以后发生艾滋病的先兆;如在无任何诱因的健康年轻人口腔内患有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特别是颊部的红斑型白色念珠菌病或咽部、软腭的假膜型白色念珠菌病,应高度警惕为艾滋病的口腔表征。
二、舌毛状白斑:
毛状白斑现已被广泛认同是艾滋病感染者的一种特殊口腔损害,对艾滋病发生有高度提示性,其他疾病很少引起毛状白斑。
三、与艾滋病相关的牙周病:
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可出现一系列牙周组织疾病,常见的有:1、牙龈线形红斑:常表现为牙龈缘呈明显的火红色线状充血,界限清楚,可有自发性牙龈出血或刷牙后出血。口腔局部治疗无效。2、急性坏死性牙龈炎、牙周炎、坏死性口炎,短期内(4周内)出现牙龈溃疡、坏死,牙槽骨破坏,伴明显疼痛。
四、卡波西氏肉瘤:
卡波西肉瘤也叫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肿瘤常见于头颈部和四肢皮肤,偶见于内脏。患者中有半数出现口腔病损,表现为无痛性、紫红色或紫褐色的、大小形状不一、扁平或隆起的病损。牙龈和硬软腭为好发部位。通常认为,在没有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出现卡波西肉瘤病损时,基本上可诊断是爱滋病。卡波西氏肉瘤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肿瘤。
二、感染艾滋病常见的症状
1、全身症状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且常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根据38例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析,以上症状及体征均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
2、淋巴结肿大
发生率为55%~100%,当高危人群患者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很可能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肿大的淋巴结虽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见于颈后、颌下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不融合,质硬,偶有压痛,表面皮肤无改变。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与血清内艾滋病抗体滴度高低相关。 此外,艾滋病伴发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及何杰金氏病等亦可发生淋巴结肿大。
3、皮肤损害
皮肤粘膜是艾滋病侵袭的主要部位之一。许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在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如皮疹、全身瘙痒、尖锐湿疣,接触性湿疣、荨麻疹等。
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紊乱病症已被公认为儿童与成年人艾滋病患者发病与致死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经性疾病。在尸体检验中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高达7Q%~80%,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与各种机会感染引起的症状并存,较常见的有亚急性脑炎。
本病为原因不明、无明显炎症反应,非特异性白质变性、常为艾滋病的首发症状,往往以疲倦、性欲减退等起病,后期发展为严重痴呆。据美国纽约对102例患艾滋病死亡者作尸检时发现,96例(占94.1%)有弥散性或局限性脑病变。这些患者死前显有痴呆症的65例中,45例(占69.2%)有弥散性脑病变。此外还有报导,对235例艾滋病患者做精神神经病的会诊,发现有121例(占51.5%)患有不同程度的痴呆。另外,后期患者常可见条件致病菌所诱发的脑炎或大脑炎。
三、性病和艾滋病两者有哪些区别
性病是一种由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存在于现在社会上的年轻男女之间,在这个*纵横的时代,很多年轻年女都提早了性生活的发生时间,而性病会通过社会上的一些滥交等途径进行传播。艾滋病也是一种传染病,但艾滋病毒的传播速度以及传播能力远远要比性病的传播能力强的多。两种病都是由于病毒感染而进行传播,都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1、 性病的主要的传播途径就是通过性行为,与性病患者发生性行为,如果戴安全套的话,被传染性病的可能性会减低不少。而艾滋病也可以通过性传播而被感染,但性病如果一旦被感染的话,及时去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治,还是能治愈的,但艾滋病就不一样了,艾滋病一旦感染的话,可能面临的就是生命危险了。
2、 性病是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而被感染的。像触碰到性病患者的私处,就有可能会感染性病病毒。而艾滋病是不会通过直接接触而被感染的,因为艾滋病毒在人体外的坏境下是很难存活的,所以只要不与艾滋病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传播,母乳传播这三个传播途径进行接触的话,是不会感染艾滋病毒的。
3、 性病是可以经过间接接触而被感染的,就像性病患者用过的卫生间,马桶,游泳池,甚至性病患者穿过的衣服等等,只要被性病患者接触过,都有可能感染到性病病毒。而艾滋病毒就不会通过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感染,所以艾滋病患者用过的马桶,电话机等等,是不会被感染的。
四、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恐艾与歧视
与艾滋病人同浴不会感染?
前不久,商务部《沐浴业管理办法》拟规定:“公共浴所禁艾滋病患者入浴”一事引起一片社会舆论,艾滋病仍令不少“恐艾”人士闻风丧胆。
对此,正常人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浴室并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HIV)。“恐艾”人士之所以对艾滋病人有如此偏见,多缘于群众对艾滋病知识的缺乏与误解。
HIV主要存在于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感染给健康人群:
一、血液传播:直接的血液接触传播,包括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注射工具。*者是该途径的高危人群。
二、性传播:与艾滋病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的性接触。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感染。
三、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母亲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将HIV传播给胎儿或婴儿。
艾滋病病毒有它特定的传播途径,只要洁身自爱,保持固定性伴侣,坚持戴安全套,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牙具和剃须刀,便可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感染。而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同性恋者并非艾滋病元凶
在当今社会,人们基于对艾滋病与同性恋的认识的不足,不少“恐艾”人士将艾滋病的传播归咎于同性恋者,并产生了“恐同”的歧视心理。
“*特殊的生理结构使同性恋者比异性恋者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然而,目前,同性恋感染者的数量远远低于异性恋感染者。所以,将艾滋病的传播完全归咎于同性恋者的观念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
无论是在异性恋还是同性恋人群中,都存在性生活*者,也不乏洁身自爱者。而将同性恋与艾滋病等同起来,更是对同性恋人群的偏见与歧视。
此外,在艾滋病携带者或病人中,有不少人是被动感染的,他们承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因此,我们不仅要消除“恐同”偏见,也要消除“恐艾”歧视。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