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能洗掉餐具上的乙肝吗乙肝是如何传播的
4277
一、清水能洗掉餐具上的乙肝吗
这种情况正常也是可以应用,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这种情况不会传播,所以没有关系,不用过于的担心,长期接触,建议应用乙肝疫苗。同乙肝患者共同用餐,也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有抗体的话,那么就更加没有问题。
餐具经过消毒,一般病毒都会清除的,在干燥环境,氧气,阳光都有杀灭细菌,病毒的作用,要彻底防止乙肝,可以打乙肝疫苗,产生抗体了,就不会传染。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途径,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染等途径,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故不必过虑,但如果患者是大三阳,消化道有破损如口腔溃疡等,应予注意,最好避免接触,具体应遵循临床医师的指导。与乙肝患者或带病毒者长期密切接触如: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会造成污染而传染乙肝,可以将餐具煮沸后使用,彻底消灭病毒后再使用,比较安全一些。
二、乙肝是怎样传播的
一、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包括湿疹、疥疮、口腔溃疡或糜烂)暴露于血液或传染性体液;共用剃刀、剃须刀、牙刷等;幼儿园共用玩具传播;共用设施如共用游泳池,纸币常被高污染,点钞员手指乙肝检出率达73%;美容操作如纹身、穿耳、修剪指甲等。
二、医院内传播 污染的医疗器械、环境、医护人员/病人与病人之间的传播,血液透析及不洁注射传染已少见。
三、母婴传播 乙肝阳性的母亲可传染其婴儿,宫内传播的可能较小,大多为围生期密切接触传播,母乳喂养并不使婴儿感染乙肝的风险增加,母婴传播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有效阻止。
四、静脉* 共用注射器*传播HBV风险较高。
五、性接触 多表现为急性非显性感染,即为一过性,不知不觉间感染,随后再现抗体,极少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六、输血及血制品 严格管理后仍有很少数传播,每百万单位血液约2~16例感染。
其它如共餐、共用食具、咳嗽、喷嚏、接吻、哺乳、偶然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三、阻断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的方法有哪些
1.血液传播:研究证实,被确诊为“大三阳”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体内每毫升血液中含有1000万至几亿个成熟的乙肝病毒颗粒。被其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针灸针、口腔器材、内镜以及血液和血制品等若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就可以引起乙肝病毒的传播。虽然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这种传播的可能性已经有所降低,但这种情况在农村可能会长期存在,对此广大农民和农村医疗工作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此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等。
2.体液传播: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均可含有乙肝病毒。性行为是乙肝病毒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世界卫生组织已把乙肝定为性传播疾病。因此,人们应该谨守性道德,尤其是易感人群(乙肝表面抗体为阴性者)在过性生活时应主动采取安全措施,如使用避孕套等。另外,人们在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亲密接触(如接吻等)时,若接触部位的皮肤或黏膜上有破口,也有被传染乙肝的可能。
3.垂直传播:垂直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宫内感染、围产期传播和分娩后传播)和父婴传播。在我国,因垂直传播而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占所有感染乙肝病毒者的70%以上。有关研究还表明,人们感染乙肝病毒时的年龄与乙肝的发病及其病情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个月大的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后,有80%以上的人将来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且预后相对较差。但成年后感染了乙肝病毒的人,只有6%左右的人将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因为大部分人会自动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可以将乙肝病毒从体内清除。所以乙肝的基础免疫以及阻断母婴的传播,是我国防止乙肝传播的重点。有报道称,患有乙肝的父亲所生子女感染乙肝的几率为26%。
4.其他途径:除上述传播途径以外,乙肝病毒还有可能通过人们破损的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以及被昆虫叮咬等得以传播,但研究证实,这种传播的几率很低。
临床实践证明,人们只要切实阻断了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那么我国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就会大大减少
四、乙肝的病因主要是什么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HBV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感染HBV后,由于受病毒因素、宿主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和临床类型,导致其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原因有:
1.家族性传播
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家族性传播,其中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母亲如果乙肝E抗原阳性,所生子女未注射乙肝疫苗,大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精液中可检出乙肝病毒,因此可通过性传播。这是造成我国乙肝的家庭聚集特征的主要原因。
2.婴幼儿期感染病毒
最初感染乙肝的年龄与慢性乙肝有密切关系。胎儿、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约有90%~95%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约有20%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只有3%~6%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3.缺乏预防意识
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措施,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以及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开展不够理想,使得对乙肝的预防难以贯彻,慢性病例越来越多。
4.漏诊
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比急性黄疸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这与无黄疸型肝炎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未得到及时诊治和休息有关。
5.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病毒
肾移植、肿瘤、白血病、艾滋病、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易演变为慢性肝炎。乙肝发病的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抵制剂治疗者,破坏患者体内的免疫平衡,容易使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