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如何调理呢有效调理湿热体质方法
618
一、湿热体质的病因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则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很常见。
1、嗜烟酒、常熬夜
日久会出现牙齿黑,舌苔黄腻,满嘴口气,身上味道也大。长期带下色黄,下体异味很大,白带多黄。
2、滋补不当
如吃很多银耳燕窝冬虫夏草、乌鸡白凤丸等,滋补不当,滋补过度会催生或者加重湿热体质。
3、肝郁气滞
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浇愁。
4、环境
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如广东。亚健康状态多见湿热体质。
二、湿热体质如何调理介绍
一、养生原则
湿热体质的人要注意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减少熬夜的次数,保证睡眠质量。另外,有空练练气功、瑜伽、太极这些舒展筋骨和身体的运动,非常适合湿热体质的人。同时,注意尽量避免在潮湿、炎热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衣着尽量保持以宽松为好。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尤其是30~45岁的人,属生命中“土”的年龄段,体内湿气比较重,夏秋之交属中医所说的“长夏”季节,也对应五行中的“土”,内外相合,湿上加湿,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大便不顺畅。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现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状。
二、饮食调理,多吃芳香食物
1、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2、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每天做饭时适当放一点有温中祛湿的作用。
3、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茯苓、白术、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
4、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清热利湿。小孩或长期脾胃虚弱的人,如不想吃饭、浑身没劲或者饭后感觉胃满满的、腹胀、拉肚子等脾虚湿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药和炒鸡内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冲着喝,缓解症状。
5、多喝薏仁茶: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早在神农尝百草时就发现了她,见她婀娜多娇的英姿,白圆如明珠的果实,微风吹拂中是那样姗姗可爱,神农氏就把她当成人了,因而动情地昵称她为"薏苡人"。
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米可以去湿,下火,去痘。煲完汤后,汤渣也可以吃。偏于温性的艾叶、佩兰,可以除湿,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6、少吃油腻、甜味品,预防湿热:湿热体质,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适度饮水,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应早睡早起,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能不用空调尽量不用,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早起出来活动到出汗为止,出汗可帮助排湿,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气。
三、湿热体质患者要注意什么
1、湿热质的人要学会制怒
湿热质的人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常心烦易怒,应节制安神定志,以舒缓情志。做到喜与忧、苦与乐、顺与逆的正确对待,保持稳定的心态。
2、湿热质的人必须力戒烟酒
湿热质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不要长期熬夜,或过度疲劳。要保持两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 烟草为辛热秽浊之物,易于生热助湿,出现呕恶、咳嗽、吐痰等。酒性热而质湿,《本草衍义补遗》说它“湿中发热近于相火”,堪称湿热之最。所以饮酒无度,必助阳热、生痰湿,酿成湿热。嗜烟好酒,可以积热生湿,是导致湿热质的重要成因,必须力戒烟酒。
3、湿热质的人运动强度要大一点
湿热质是以湿浊内蕴、阳气偏盛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适合做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可以将健身力量练习和中长跑结合进行锻炼,健身力量练习采用杠铃阻力负荷方法在健身房有教练指导下进行锻炼。湿热质的人在运动时应当避开暑热环境,秋高气爽,登高而呼,有助于调理脾胃,清热化湿。
四、几个祛湿妙招帮你远离湿热体质
1、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2、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3、避环境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4、薏米煮粥,淮山煲汤
祛除体内的湿气,其实有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甚至还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还可以选择红豆、茯苓、淮山、党参等,放到煲汤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5、妙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