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治疗后手臂伸不直是怎么回事_治疗肱骨骨折的方法有哪些
453
一、肱骨骨折治疗后手臂伸不直是怎么回事呢
理论上来说肱骨骨折术后对关节活动无影响,除非当时骨折临近关节或波及关节面。不管是什么原因,加强功能锻炼是最好的途径,在锻炼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下午能活动到一定程度,到第二天早上会比昨天差,这是很正常的反复过程,需要坚持。
整复肱骨干骨折时,拔伸牵引力不宜过大。否则易引起断端分离移位。肱骨干中1/3骨折是迟缓愈合和不愈合的好发部位,固定时间应适当延长,经X线复查见有足够骨囊生长才能解除,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外科曩骨折后手臂见大片皮下瘀斑,沿前臂和侧胸壁局部热敷有助于瘀斑消散。功能锻炼极为重要,老年人即使断端对位欠佳,如积极练功,以后肩关节功能仍可良好;肱骨外髁骨折恢复的过程中,应间隔一定时间测量屈伸程度有否增加,稍有增加即为有效。
通过了解我们会发现,肱骨骨折经过治疗后手臂无法伸直主要还是由于后期的康复活动训练不到位的问题。所以在这里还是建议患者朋友们,在练习手臂伸直的过程中无论有多么疼痛也一定要坚持下来,只有坚持才能使得手臂恢复正常,不影响到我们的日常活动。
二、肱骨骨折的治疗有哪些方法
肱骨外科颈接近盂肱关节,骨折又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患者,极易因此引起冻结肩,因此仔细了解病情,选择治疗方法,保持肩关节一定的活动度,是治疗所必须考虑的。对①无移位骨折:用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当疼痛减轻后尽早开始肩关节功能活动;②外展型骨折:骨折有嵌插且畸形角度不大者无需复位,以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并逐步开始肩关节功能活动;无嵌插的骨折应行手法整复,随后以石膏或小夹板固定3~4周;③内收型骨折:有移位者皆应复位,复位方法有手法及切开两种,并给以适当的外固定或内固定。
1.手法复位外固定
一般需在骨折血肿内麻醉下进行。常用者有:
(1)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
(2)石膏绷带固定 患肢取屈肘位,用石膏绷带条环绕肩、肘固定;或者用肩人字石膏固定于上举位2~3周。以后改为其他固定,此法只适用于骨折向前成角难矫正者。
(3)外展支架固定 如骨折断端不稳定,复位后不易维持对位时,可用外展支架固定,并沿肱骨纵轴加用皮肤牵引以控制骨折近端向外成角畸形。此法现已少用。
无论用哪种方法固定,皆需早期开始功能活动,一般4~6周就可酌情去除固定。
2.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1)适应证 多数肱骨外科颈骨折可用非手术疗法。以下几种情况考虑手术:①外科颈骨折移位严重,复位后不稳定;手法整复外固定失败者;②50岁以下病人合并肱骨头粉碎骨折;③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有移位并与肩峰下部抵触;④不能复位的骺板骨折分离(肱二头肌长头嵌入);⑤治疗较晚,已不能复位的骨折。
(2)术后当天可起床 臂部固定2~4天后,三角巾悬吊患肢3周,逐渐练习活动。
三、肱骨骨折病人的护理要做到几点
1.骨折固定后,披注意观察外固定的松紧度及息肢的血运情况,布带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宜,及时调整。
2.肱骨干骨折的迟延愈合或不愈合发生宰较高,仅次于腔骨。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防止骨折断端围上肢重量悬垂作用而发生分离移位,应定期摄片捡查,着发现断端分离时,可一手按肩,一手按肘部。
沿纵轴轻轻挤压,加用弹性绷带上下缠绕肩、肘部,使断端受到纵向挤压而逐渐接触,并适当延长悬吊时间,直到分离消失、骨折愈合为止。如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则可致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
3.固定后即可作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有利于气血畅通。肿胀开始消退后,患肢上臂肌肉应用力作舒缩活动,加强两骨折端在纵轴上的挤压力,防止断端分离,保持骨折部位相对稳定;中期除继续初期的练功活动外,应逐渐进行肩、肘关节活动;后期应加强肩、肘关节活动,以防关节发生僵硬,并配合药物熏洗,使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四、肱骨骨折是怎么形成的
肱骨骨折可由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常由外侧击打肱骨干中份,致横形或粉碎形骨折。间接暴力常由于手部着地或肘部着地,力向上传导,加上身体倾倒所产生的剪式应力,导致中下三分之一骨折,有时因投掷运动或“掰腕”也可导致中三分之一骨折。 骨端的移位取决于外力作用的大小,方向,骨折的部位和肌肉牵拉方面等,在三角肌止点以上的骨折,近折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内、向前移位,远折端因三角肌、椽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当骨折线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折端由于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当骨折线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折端由于三角肌的牵拉而向前、外移位,远折端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近端移位,无论骨折发生在哪一段,在体弱病人,由于肢体的重力作用或不恰当的外固定物的重量,和引起骨折端分离移位或旋转畸形,肱骨干下三分之一骨折的移位方向于暴力作用的方向、前臂和肘关节所处的位置有关,大多数有成角、短缩及旋转畸形。
一般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1。肱骨外科颈骨折。
2。肱骨干骨折。
3。肱骨髁上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