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夏季六种常见疾病家长须警惕
4416
NO1: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症状: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毫米以下,1~5日内愈合。
预防:平时,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治疗:专家建议,当孩子患疱疹性咽峡炎时,应多饮水有利于降温。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米粥、果汁。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另外,给孩子多吃一些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尤其是不能吃过热的食物。另外,为防止继发感染,在治疗期间要避免淋雨、过度疲劳,一定要让孩子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可选用淡盐水漱口。
NO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症状: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
预防: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师冀连梅在其《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一书中讲到,目前还没有哪种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而儿童型开喉剑喷雾和喷利巴韦林两种药都不属于疫苗范畴,起不到预防手足口病的范畴,滥用反而可能带来新的疾病。家长和老师要注意不要随便给宝宝用药。
对于手足口病,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让孩子洗手,日常用品要常消毒,不让小孩吃生冷的食物,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远离感染源等等。
治疗:衡阳第一社区医院的胡刚学医生建议,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站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按时工作对患儿预后至关重要。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NO3:小儿热痱
小儿热痱是由于婴幼儿本身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一旦汗液长时间浸渍皮肤,便会堵塞汗腺,出现炎症反应,于是刺痒、灼热的小痱子就会“冒出来”。
症状:痱子一般出现在孩子的颜面、颈部、肩部、肘窝、腹股沟、腋窝等部位。
预防: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皮肤科张金桃医生建议,热痱重在预防,干爽清洁是“法宝”。夏天最重要就是别给孩子穿太多,室内通风良好,降低室温,给孩子穿着吸汗全棉衣物,保持皮肤的干爽清洁就可避免或减少痱子的发生。
治疗:当然宝宝已经是满身热痱,也不必过于紧张。张金桃说,首先给宝宝修剪指甲,避免宝宝因为热痱刺痒而抓伤肌肤,引起皮肤感染。然后给宝宝涂抹炉甘石洗剂(被皮肤科医生称为热痱水),这种药水具有收敛、吸汗、清凉等作用,对热痱比较有效果,另外,也可以使用天疱1号(一种中药洗剂),由于可以清热、利湿、解暑,亦可稀释成洗澡水预防热痱。
NO4:小儿感冒
小儿感冒,也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症状:不同年龄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同。三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轻微或无发热。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症状较突出。如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婴幼患儿表现为全身病毒症状较重,病初突然高热39.5-40℃,持续1-2天,个别达数日,部分患高热同时伴有惊厥;还有,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症状较重,也常伴有拒食、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三岁以上患儿多不发热或低热,个别亦有高热,伴畏寒、头痛、全身酸困、食欲减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症状明显,鼻塞、流涕、喷嚏,声音嘶哑及咽炎等。
预防: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让孩子学会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平日注意口腔清洁,幼儿每日早、晚各刷牙1次,餐后用清水嗽口,以预防咽部感染;经常开窗通风,孩子的床单被褥要勤洗勤晒;打扫卫生时尽量避免尘土飞扬。
2、合理饮食
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家长一方面要为孩子准备多样化、色香味俱全的营养食谱,力求营养全面、均衡;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粮等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让孩子多喝水,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减少患病几率。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让孩子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得到足够的日光照射,充分呼吸新鲜空气;给孩子安排多样化的体育锻炼,以提高孩子自身的抵抗能力;同时还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4、远离病原
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的致病病毒、细菌一般出现在商场、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避免到此类人流量大的地方逗留;雾霾天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因为雾霾中的粉尘颗粒很容易带着病菌直接进入孩子的呼吸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此外,要让孩子远离已感染的人群。
5、合理穿衣
气温变化比较大的季节要加强对孩子的护理,穿着衣服要适宜;孩子活动后要及时换下汗湿的衣服,以免着凉;晚上睡觉盖合适的被子,不要因为被子太薄而感冒,也不要因为被子太厚造成孩子踢被。
6、体弱幼儿可用药物增强免疫力
确实体弱的幼儿,可适当使用药物来增强机体免疫力,但一定要遵循医嘱,不要私自服用药物。
治疗:
1、及时退热
感冒后,可引起发烧,有些孩子发烧后,温度烧得很高,并且出现高热惊厥(也就是俗话说的抽风),这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孩子发热时,及时控制好体温很关键。
2、抗感染
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治疗上要以抗病毒为主,故主张暂不用抗生素,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适合小儿的中成药,或常用的小儿退热药。若确定了细菌感染,则应给予有效的抗生素。
应用抗生素要千万注意,有些父母看抗生素效果不错,吃完后就又去药店买来给孩子继续用,这是不当的,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而且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性,今后一旦再使用,对孩子毫无效果,这就会对治病带来一定麻烦。因此,抗生素不要私自使用,一定要遵医嘱,用完后再去医院咨询医生。
3、止咳
对于轻症的咳嗽,不宜给大量止咳的中药或西药。一般性咳嗽(非剧烈的干咳)不用中枢性止咳药,如咳必清、可待因等。
用止咳药要选好时机。在餐后可给孩子使用一些止咳药,防止因咳嗽严重而将食物吐出;在睡前,也可给孩子用一些,让他能安稳睡着;再有就是咳嗽不停时,应及时喝些止咳药,缓解症状,减轻不适。
4、局部治疗
小儿流鼻涕、鼻塞、打喷嚏、流眼泪等,服用各类感冒药即可缓解这些症状。
流鼻涕时,要选用柔软的纸为孩子擦,而且动作要轻柔,否则,很容易使孩子的鼻子发红、发痛,给孩子造成不适。如果是鼻塞,父母可选用一些滴鼻剂,可起到通气、软化鼻痂的目的,使鼻痂易出来。
NO5:空调病
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间相对密闭,空气不流通,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且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适应不良,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常有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征”或“空调病”。夏季家长往往怕孩子太热,总是会让其呆在空调房里,因此特别容易得“空调病”。
症状:宝宝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宝宝皮肤薄嫩,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主要表现为容易疲倦,大便稀薄,食欲不振,经常腹泻,反复感冒等。身子较弱的宝宝在空调房里呆久当宝宝患上“空调病”后,甚至容易引发敏性鼻炎、结膜炎等病症。
预防:
1、温度适宜
一般,空调温度在25~28度比较适宜。在气温较高时,可将温差调到6~7度左右;气温不太高时,可将温差调至3~5度,空调的风速不宜过强。宝宝先进入房间后再打空调,要出去时应先关好空调等室温接近常温后再出去,宝宝一定要避免频繁的进出。
2、经常通风
应经常开窗换气,以确保室内外空气的流通。通过开机1~3小时后关机,然后打开窗户将室内空气排出。有新生宝宝的家庭,使用空调时,至少打开一扇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时刻保湿
宝宝的皮肤水分调节能力远不如成年人,所以就更难适应。有婴幼儿的家庭如果要使用空调,首先要多给宝宝喝水,同时要人为适当增加室内的湿度。办法有3种,可以使用加湿器、屋子里摆放一杯水或摆放一些水生植物、经常开窗换气等等。
4、定期清洁
空调的空气过滤岗(过滤膜),是用来过滤空气的。如果时间太久不清洗,布满在滤网上的毛屑、灰尘等杂质就会吹进室内,散布在空气中。宝宝一旦吸入这些物质,呼吸道就会过敏或引起咳嗽。所以,大约每隔半个月,就要把空调上的空气过滤网拆下来用大量的水冲洗,室内空气质量才能有所保障。这个爸妈可以自己动手。
同时,空调器中的冷却盘也要定期清洗,这个可以向维修厂商咨询。长期生活在空调房里的宝宝,父母要保证他们每天有一定的日照时间。安装空调的房间要防止空气污染,定期开窗换气,必要时也可用药物喷熏消毒。
5、衣着合理
小儿皮肤娇嫩,出汗较多,服装用料应具有柔软、吸湿、透气性好和洗涤方便的特点,以浅色的纯棉、纯针织品为宜。在空调房里宝宝衣服要比成人多一件。
一定要注意的是:在打空调之前先给宝宝擦干身上的汗,最好洗个温水澡并擦干。宝宝在空调间内要注意别把空调的出风口对着宝宝,同时一定要注意给宝宝的肚子、小脚保暖。不要让宝宝整天都待在空调房间里,每天清晨和黄昏室外气温较低时,最好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可让宝宝呼吸新鲜空气,进行日光浴,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并且每天至少为宝宝测量一次体温,以防宝宝因为吹空调而发烧。
治疗:首先,要抓紧第一时间。宝宝夏季遭受“人造风寒”之后,总会有一些迹象,如流鼻涕、鼻塞、咳嗽、发烧等。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应及时给宝宝用药,控制住病情,不要任其发展。
其次,要帮助宝宝出汗。宝宝因突然着凉引发热感冒,民间的说法是“憋住汗”了。一个有效的方法是让宝宝出汗。多给宝宝喝水,最好是白开水和淡盐水,能帮助宝宝出汗。
NO6:暑热症
“暑热症”医学上称它为小儿夏季热,它主要在炎热的夏天时发生,并不是宝宝感染了病菌而发烧,而是因外界环境 升高而致使体温上升,所以也有人叫它“夏期高体温症”。体温一般在38-40℃之间,天气愈热,热度愈高。时间持续1 -3个月之久,一直到天气逐渐凉爽了才自然告退。
症状: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特征。疾病初起,暑伤肺胃,实证为重,可见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纳食如常,舌红,脉数等症;疾病日久,肺胃及肾,真阳不足,形成上盛下虚证时以虚证为主,除暑热症的典型表现外,还可见面色苍白,下肢清冷,大便稀溏等症。
预防:天热时不要给宝宝穿着太多或太厚,以免影响身体散热;注意调节环境温度,如使用空调器或去凉爽的地方居住;宝宝发烧时,在确定暑热症后马上安置在室温22℃-25℃的房间里,给宝宝洗温水浴也有降温效果,但要注意水温要比体温低3℃- 4℃,每次20-30分钟,每天洗2-3次;注意给宝宝喝一些西瓜汁、绿豆汤、冬瓜水等饮料,补充体内失去的水分,给予清淡饮食;可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清暑益气、养阴清热的防治暑热症的中成药或药膳。
治疗:小儿暑热症可用温水擦浴或浸浴,每天给患儿擦浴或浸浴2~3次,每次20~30分钟。对于高热患儿,可用白酒擦浴。
食疗法:
一、绿豆和扁豆各15克,糯米50克。二豆加水煮至快熟时放入粳米共煮粥,加少许白糖后服用。
二、取鲜荷叶半张,太子参15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粥,粥熟弃荷叶,分两次服用。
三、鲜荷叶半张,薏苡仁20克,粳米50克,共煮粥,粥熟去掉荷叶,加少许白糖即可服用。此方适用于舌苔腻者。
四、荸荠250克,金银花25克。荸荠去皮捣烂,取汁与金银花共煎沸,代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