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母乳性黄疸该怎么处理?这篇文章告诉你
1619
出现母乳性黄疸该怎么处理?
所周知,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很多营养成分是配方奶粉无法取代的,可不少出现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常常被告知要暂停母乳喂养,那么到底什么是母乳性黄疸?出现母乳性黄疸该怎么处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学习一下吧。
据了解,母乳喂养的宝宝中,约有10%-15%会出现皮肤偏黄、眼白泛黄等母乳性黄疸的典型症状,且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在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
一看到新出生的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全家上下都慌了神,尤其是宝妈更是着急不安。其实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成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
宝宝出现母乳像黄疸时先暂停母乳喂养,这期间宝妈要按时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继续分泌,好让宝宝日后能继续享用母乳。在母乳性黄疸期间,要更加注意宝宝的护理,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的摄入,防止黄疸的加重。
通常情况下,母乳性黄疸会随着宝宝的月龄增长而逐渐消退,并不会影响宝宝的发育,所以宝妈们不要过分担忧,免得影响自己的月子生活,带来其他困扰。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1、母乳所导致的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皮肤、粘膜黄染,无其他异常,黄疸逐渐加重,生后10-15天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71-513μmol/l(10-30mg/dl)。如果继续哺乳,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4-10天,然后缓慢下降,3-12周恢复正常水平,黄疸完全消退。如果停止哺乳,在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
2、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减退后又加重,停止母乳喂养后48小时,胆红素下降50%,则可确定诊断。
3、如再恢复母乳喂养,胆红素又升高17-51umol/l(1-3mg/dl),但不会达到原来的高水平。
4、在肝功能正常条件下需要与溶血、感染引起的黄疸相鉴别。
目前尚缺乏特殊实验室检测手段来确诊母乳性黄疸,只能先将各种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如母婴ABO血型不合、败血症、窒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半乳糖血症及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等少见病进行逐一排除后,才能作出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诊断。
母乳性黄疸如何预防
增加新生儿早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尤对生后2-3天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1、妈妈在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2、宝宝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3、增加新生宝宝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
其实出现宝宝身体黄疸现象,并非所有都是由母乳喂养所致的黄疸,具体在宝宝发病的时候,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后,使之采取有效的合理方法加以控制,相信这样宝宝身体出现的黄疸会尽快的祛除。
推荐阅读:
母乳性黄疸不退怎么办 治疗方法介绍
母乳性黄疸有何危害